新闻资讯-歌剧话剧

一首超越人性之诗,意味深远,评张二棍诗歌《我躺在野地里》

发布时间:2025-06-03 12:53:49  浏览量:18

格命草评诗

第608首

我躺在野地里

文/张二棍

种花干什么,锄草干什么

诵经干什么

送葬干什么

闲情逸致干什么

焦头烂额干什么

心系苍生干什么

大地沁凉,额头温暖

当羊群,缓缓从我身边走过

我还害怕,人世间的鞭子和刀子

干什么

今天分享的诗张二棍的诗《我躺在野地里》,从诗歌最终的意旨看,这是一首歌颂野地的诗,野地才是真正的人间净土,野地拥有一切,野地才是最适合人生活的地方。诗人躺在野地,所思所想皆是与野地以外的地方进行的对比。诗人用八个“干什么”来证明,在野地里不需要干这些事,野地对于这一切都是自动的,有一种天然的存在,是一种无为之作。诗人歌颂野地,是因为真切感受到了野地的好。这首诗,更像是在向世人宣告,亲近野地吧,这里才是归宿!

先来看这八个“干什么”。关于种花锄草,这对于生活在野地以外的人而言,仿佛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劳动,而在野地,遍地是花,遍地是草,它们的存在是那样自然,根本不需要人为干预,花长得美,草长得青,根本不需要种花锄草,各自以自己的姿态生长,各自安好,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

再看诵经送葬,先说诵经,这是修行的一种方式,让人六根清净以达到某种境界的行为,而在野地,只要人进入这片土地,整个身心自然就清净了,这是多么自然就发生的。再说送葬,野地以外的人过世了,最终还是要被送还野地,而身处野地的人,就免了送葬的仪式,直接尘归尘,土归土,这是方便法门。

接着是闲情逸致、焦头烂额、心系苍生,这些在野地都不需要考虑了,在野地,这一切都不存在,一切都是自然的造化,一切顺其自然,这该多么好。在野地,自然屏蔽了各种烦恼、各种刻意的行为,达到一种纯任自然的至高境界。

接下来,诗人写到这两句“大地沁凉,额头温暖”,地是凉爽的,人是温暖的,仿佛人地互相在滋养,这是诗人躺在野地的真实感受。或许,人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身心彻底清净无为,完全融入到大自然,放下一切,就是拥有了一切,内心自然就温暖了。

然后是最后三行“当羊群,缓缓从我身边走过/我还害怕,人世间的鞭子和刀子/干什么”,这看似简单的话语,却是暗藏深意的。结尾不仅是对人世间那些持鞭子握刀子的人的讥讽,更是在说野地根本不存在鞭子和刀子,因为养群随意就敢从我身边走过,它们毫不畏惧,此刻的诗人就如羊一般,有一种天然的勇敢,无私无畏。

诗人用八个“干什么”铺排,解释清楚了野地的好,野地的美妙,野地才是真正的家园。这从侧面抨击了野地以外的地方是罪恶的根源,那里充斥着人性的假丑恶,而野地才是真善美的地方。同时,上升到对生存生命的揭示,野地是生存之地,野地才是最好的归宿。生于野,长于野,归于野,这仿佛是诗人最向往的生存之道。

诗人在设想自己的理想国,乌托邦,而人终究离不开社会这个大家庭。这就是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人人都有向往,人人却又被现实束缚,所以,理想主义者困苦多。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如果您有值得推荐的诗歌,欢迎留言告诉我,一同欣赏,共同进步。我是诗者格命草,欢迎关注,下期诗评见!

张二棍,本名张常春,山西人。曾获《诗刊》年度青年诗人奖、华文青年诗人奖、李杜青年诗人奖、 《诗歌周刊》年度诗人等,参加第 31 届青春诗会,2017 年度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现为山西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有诗集《旷野》《入林记》 等。

格命草,自称诗者,读睡诗社创办人,《读睡诗选》主编,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主编出版诗集《读睡诗选之春暖花开》《读睡诗选之草长莺飞》,目前选评经典诗歌,名人名诗600余首,《格命草诗评(一)(二)(三)(四)(五)(六)》已完成,诗评系列丛书正在持续创作中。

标签: 诗歌 人性 张二 格命 野地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