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运输部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31日至6月2日端午节假期期间,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6.57亿人次,日均2.19亿人次,同比增长3.0%。在这庞大的人员流动背后,铁路客运以其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等优势,再次彰显了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骨干作用。
数据显示,端午假期预计铁路客运量累计4710.8 万人次,日均1570.27万人次,同比增长2.3%。以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为例,6月2日端午假期最后一天,武铁迎来返程高峰客流,在至北京、杭州、成都热门方向和汉十高铁、郑渝高铁、汉宜铁路等热门线路上增开138列始发临时旅客列车,其中至宜昌、广深、沪杭、北京等方向往返开行12列夜行高铁,并将开往广州、上海、杭州等方向的16列动车组重联,成倍扩充单次列车运力,当日预计发送旅客80万人次 。正是通过这样精准的运力调配,铁路满足了大量旅客的出行需求,保障了假期人员流动的有序进行。
全国范围,铁路部门为应对端午假期客流高峰,采取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铁路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科学分析旅客出行规律,精心制订假日运输方案。一方面,统筹运用高铁和普速铁路运力资源,全国铁路实行高峰运行图,日均计划开行旅客列车超1.1万列。及时分析铁路12306购票大数据,主动对接各地端午龙舟赛事、民俗文化活动,动态跟踪客流变化情况,及时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通过加开临时旅客列车、动车组列车重联、开行夜间高铁、普速列车加挂车辆等方式,在热门区间和时段增加运力投放,保障“人畅其行”。
另一方面,铁路部门在提升服务质量上下足功夫。优化进出站、换乘流线,高峰时段在进站口、安检口、站台、候车室、电梯等关键处所增加引导力量,保障旅客安全有序乘降。加强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服务,提升预约和响应效率,开辟绿色爱心通道,提供更多便利。提升餐饮服务品质,车站和列车提供具有地域特色的端午美食,努力供好“一盒好饭”,把“民以食为天”落到实处。
端午假期运输中,条条铁路线不仅承担着旅客运输的重任,还为旅游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近年来,各地积极优化“铁路+景区”线路和交通,打通高铁站到景区的直通车,让高铁旅游体验更好。端午假期文旅市场持续火爆,武铁积极服务假日旅游和龙舟赛事活动等出行需求,在汉宜线上加开23列旅客列车,宜昌东火车站与汽车、网约车停车楼搭建“便捷通道”,公铁接驳“无缝衔接”,方便游客体验传统端午民俗文化。此外,铁路部门还在假期前后开行武昌至东北漠河、黄石至新疆、漯河至恩施等多趟旅游专列,“铁路+文旅”融合模式为游客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体验,助力假日旅游经济蓬勃发展。
在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持续增长的端午假期,铁路以其稳定可靠的运力、不断优化的服务和对旅游经济的有力推动,切实发挥了交通运输骨干作用。正可谓“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