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不知道说什么,我就讲讲我的故事吧。
追逐了文学梦20年的故事。
从我大约13、14岁的时候,就有一个梦想,就是说成为一个作家。
但是之后一直投稿,一直被拒稿,大约投了十多年的稿,然后直到今天才获奖。
看起来这个故事好像非常励志,就一个人追寻了20年的梦想,最后实现了梦想。
但是这个梦想,这个故事还有另一个面。
就是我在2017年的时候,我到武汉大学哲学院读博士。
我谈恋爱了,我遇到了我的初恋的女友。
每次我们散步的时候,我就跟女友说:“我要回去写作了。”
我女朋友就说,当然很不高兴了,但是还是最后放我回去写作。
有的时候,我就是散步的时候,我突然不说话了。
我女朋友就问我说,你是不是要回去写作了。
我说是。
当然我也给我女朋友画饼。
我就说等我将来小说发表了获奖了,我给你买化妆品买衣服。
但我女朋友也很担心,万一我这个梦想实现不了怎么办?我心里会不会崩溃掉。
我就吓唬她说,要是获不了奖,要是成不了作家,我就自我毁灭。
我女朋友就说,你要毁灭就自己毁灭,你何必拉上我。
当然我是跟她开玩笑的。
然后有一天,我记得是2020年的时候,我女朋友就在听首歌好像。
这歌词是:越过山丘,却发现无人守候。
我觉得这个歌词莫名其妙。
然后我的女朋友就跟我说,你想一想有一天,你获奖了,但是你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我都不在了。
一年以后,她就得癌症去世了。
当我整理她的遗物的时候,我发现她给我的信。
她说,希望我在痛苦中,写出一部伟大的作品。
最后我想用她的一句话,作为我感言结束。
她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
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痛苦,但我回头想想,都是传奇。
这是刘楚昕在漓江文学奖颁奖礼上的获奖感言。
说是感言,其实是给初恋女友的一封迟到的告白信。
新闻已经过去很久,但每次刷到还是非常感触。
为何这份“字字不提爱,字字都是爱”的表白,如此具有穿透力?
我想,可能中国人最能懂得这种痛苦——不是不会哭,是连哭都觉得羞耻。
这种字字不提爱的告白,其实是中国式浪漫的终极密码。
当刘楚昕回忆女友“散步时主动放他回去写作”时,没用一句“我爱你”,却让全网听见震耳欲聋的爱意。
当刘楚昕提到“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这句歌词时,其一语成谶的悲剧性,有着超越生死的宿命感。
当刘楚昕看到遗书中“在痛苦中写出一部伟大的作品”这句话时,一种强大的牺牲感压得人喘不过气。
中国式的爱,是藏在胸腔里的无声海啸、是塞进后备箱里满满当当的土特产。
我们一直以来的社会规训,让我们更注重行动,而非言语。
不言,似乎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但是在爱情中,所有浪漫的开始,不过是某人鼓起勇气先说了一句:今晚月色真美,没有你,我看不见。
所以我们需要在眼泪中,重建爱的语言体系。
多说、多听、多感受。
越过山丘,别让爱的人苦苦等候。
作者介绍:写作者 / 生活观察家,相信每一种情绪都值得被温柔接住。愿做你深夜阅读时的那盏暖灯,陪你在文字里找回内心的从容与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