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歌剧话剧

七律·芒种绿野歌

发布时间:2025-06-05 15:00:00  浏览量:22

青葱千亩绿猗连,百叶扶风已满天。

嫩荚乍成云缕白,疏枝犹带露珠圆。

山翁乞得金芽细,溪客偷寻锦绣眠。

一树梅开香万斛,不须重赋买春篇。

此诗以芒种节气为核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一幅田园牧歌式的自然画卷。

全诗既捕捉了芒种特有的物候特征,又融入了农事活动与人文情怀,形成物我相融的意境。

首联:青葱千亩绿猗连,百叶扶风已满天

此联以宏阔的视角勾勒出芒种时节的田园全貌。

“青葱千亩”通过数量词强化视觉冲击,展现麦浪翻滚、稻田绵延的盛景;“绿猗连”则运用叠词与连绵词,呼应《诗经》中草木茂盛的意象,暗含古典韵律。

后句“百叶扶风”以拟人手法赋予草木动态,既指叶片在风中摇曳,又隐喻芒种“螳螂生”的物候——螳螂前足如叶,破壳时如被风托举。

全联通过色彩(青、绿)、空间(千亩、满天)的铺陈,构建出节气交替时天地充盈的生机。

颔联:嫩荚乍成云缕白,疏枝犹带露珠圆

此联聚焦微观物候,以工笔技法刻画节气细节。

“嫩荚乍成”对应芒种“麦秋至”的农事特征,北方小麦灌浆成熟,荚壳由绿转白,如“云缕”般垂挂枝头;“疏枝犹带”则捕捉南方梅雨将至的湿润气候,晨露在枝叶间凝结成珠,与“反舌无声”的物候暗合——反舌鸟停止鸣叫,清晨露水更显静谧。

两相对照中,既见南北芒种差异,又以“白”“圆”的色彩与形态对比,凸显自然造物的精妙。

颈联:山翁乞得金芽细,溪客偷寻锦绣眠

此联引入人物活动,赋予节气人文温度。

“山翁乞得”暗合江南芒种“采茶”习俗,此时茶树二茬芽尖称“芒种茶”,民间有“乞新茶”的祈福仪式;“金芽细”以“金”喻茶色,以“细”状芽形,呼应前文“嫩荚”的精致感。

后句“溪客偷寻”化用芒种“送花神”的古俗,花神退位之际,溪畔隐者以“偷寻锦绣眠”的戏谑笔触,暗写饯送花神的仪式感,将农事与民俗巧妙交织。

尾联:一树梅开香万斛,不须重赋买春篇

此联以反季节意象收束全篇,形成时空张力。

“一树梅开”突破传统梅期,实则暗藏三重深意:一指江南“芒种梅”的特殊品种,二喻梅雨将至的潮湿气候,三借“梅开”与“麦秋”的谐音双关,呼应芒种“麦秋至”的节气特征。

“香万斛”以夸张手法强化嗅觉冲击,与开篇“绿猗连”的视觉通感形成闭环。

末句“不须重赋”以否定句式作结,既是对春日逝去的释然,更是对芒种“夏种正酣”时序的肯定,暗含道家“应时而动”的哲学智慧。

全诗通过逐联分析,展现了芒种节气的物候特征、农事活动和人文情怀。

诗中既无直白抒情,亦无刻意雕琢,却以物我相融的意境,传递出对自然时序的敬畏与赞美。

从开篇的宏阔视野到尾联的深长余韵,整首诗如同一幅细腻的节气长卷,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完美融合。

标签: 七律 芒种 溪客 芒种绿野 麦秋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