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网友给我发来的一段视频,视频内容是被网友称为“马户”的歌手,在声嘶力竭、摇头晃脑地演唱他擅自改编曲调的红色歌曲《游击队之歌》。
请看视频:这位马户歌手是无知还是被人利用?
看完这段视频,令人非常气愤,这种唱法让人目不忍睹且十分厌恶,这不是在演唱,更不是创新,而是对红色革命歌曲和革命先烈以及中国革命历史的亵渎和糟蹋。
据资料记载:当年,这首唱响神州大地鼓舞全国抗日将士的脍炙人口的革命歌曲,诞生于全面抗战的初期。
那是在1937年秋冬之交的山西临汾城郊,“八一三”事件之后,华北已经全部沦陷,太原以南的地区已经成为了敌人步步逼近的最前线。
淞沪抗战爆发之后,全国掀起了抗日救国的高潮。此时,上海文化艺术界的音乐家们没有选择在安全的后方摇旗呐喊。而是自愿成立了上海文化抗日救亡演剧队。马彦祥、聂绀弩、贺绿汀、塞克、刘白羽、欧阳山尊等人翻山越岭,从上海奔赴到山西抗日前线演出。
在这里,没有充足的创作时间,没有安静的创作场所,甚至没有足够的乐器来辅助创作。
艺术家们拥有的,只有千里奔赴前线后,看到的是中华儿女与侵略者浴血奋战的令人震撼的战斗场景,和心中澎湃的创作热情。
这时,日军已经快要实现“西渡黄河,进犯西北,南出潼关,控制中原,东越太行,策应华东”的野心,山西已经沦陷,但是,依旧在侵略者炮火下坚持战斗的就是八路军的游击战争。
《游击队歌》词曲作家贺绿汀
在这里,艺术家们彻夜难眠。机枪的声音仿佛还回响在耳畔,战士们坚毅的表情依旧在眼前。这一夜,贺绿汀、塞克、丁里、崔巍四个人在老乡家的煤油灯下开始了创作。
当时的游击战环境十分艰苦,我国将士没有后勤供给,也没有武器补充,子弹打一发少一发,但是,每个人都相信这场战争我们一定会胜利的。
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这句话是八路军彭雪枫将军对贺绿汀说的原话。这是艰难中的诙谐,也是游击战的真实写照。彭雪枫将军说出的这句话引起了大家的欢笑,也深深地刻进了贺绿汀的脑海。
正是因为看到了烽火中干部战士的坚定与乐观,受到鼓舞的艺术家们连夜完成了《游击队之歌》的创作。贺绿汀作为团队中唯一的作曲和指挥,在简陋的环境下,口哼旋律定谱,完成了这首歌最终的定稿。
经历了一气呵成的创作,第二天早上,在将士们出早操的时候,欧阳山尊响亮地吹起了口哨,贺绿汀挥动双手指挥,教指战员学会了这首歌。
由于《游击队之歌》节奏鲜明,歌词贴合生活简单好记,加上四拍子小快板适合在部队行进间歌唱,战士们很快就学会了这首歌。
战斗的歌声回响在汾河畔的山区,一经唱响,便如星星之火,从山西燃到河南、山东,也传到了重庆,传遍了每一寸抗战中的土地,鼓舞着全国抗战军民与敌人开展了英勇地战斗。
《游击队之歌》旋律明亮轻快,以积极向上的进行曲风格充分表达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它的结构方正,将西洋音乐的旋律进行了改编,并与口语化歌词紧密相扣,有活泼节奏的同时又完美结束在主音上,是一首细致严谨的歌曲作品。
直到今天,每当我们听到或唱起这首《游击队之歌》,都让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仿佛又看到革命前辈与侵略者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身影,仿佛又感受到在艰难环境下我军将士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每当我们听到或唱起这首红歌,都会让我们对革命前辈肃然起敬,就会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没有前辈们当年的流血牺牲,打败日本侵略者,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安康的生活?
但是,这首红色革命歌曲,到了这位马户的嘴里唱出来,原曲铿锵有力的旋律,被这位半桶水的马户注入矫揉造作、乱七八糟的流行元素,将优美的旋律搞得支离破碎,歌词意境全失。
用网友的话说:从他的嘴里唱出来,就象一头野驴的吼叫,这种魔改《游击队之歌》已超出艺术改编范畴,实为对革命历史和红色歌曲的亵渎。
有网友评论:艺术创作应有底线。没有那能力就不要勉强,死撑面子,令人厌恶!
当改编沦为博眼球的工具,当经典成为炒作素材,这不仅暴露艺人专业能力的匮乏,更折射出资本操控下文艺创作的畸形生态。
观众用抵制表明态度:有些底线,永远不能突破。杨坤的恶行,实在令人厌恶!
一位90后网友回应道:我们年轻人并不傻,经典就是经典,过度的改编只会失去其灵魂。
篡改红歌就是对历史的否定!是对广大的人民群众历史记忆、文化认同与意识形态安全的深层逻辑的挑战。更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
有一位老战士留言:我们那个年代的歌,唱的是信仰。
年轻人普遍认为经典作品不应随意改编,经典的价值超出时代限制。
在微博平台上,一位音乐系学生的分析也获得了上万点赞。他指出,改编并不等于颠覆,创新也并不意味着放飞自我。
在我看来,这位被网友称为马户的歌手,敢于这样肆意篡改这首红色经曲《游击队之歌》,要么是此人对历史文化的无知和毫无敬畏之心;要么是黔驴技穷,想以此博取流量,吸引眼球。要么是被不良资本当枪使。
中国《刑法修正案》明确规定,故意篡改国歌等象征国家尊严的作品属于犯罪。
尽管红歌没有被明确列入同等保护范畴,但文化执法部门(如厦门文化执法支队)对恶搞红歌行为处以罚款,认定其“危害社会公德”,表明执法部门已经将红歌视为“红色文化基因”的组成部分。
建议有关部门对这位马户恶意篡改经典红歌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