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歌剧话剧

韩复榘刑场高唱军歌,高夫人怒闯冯玉祥官邸,最终也没救下韩复榘

发布时间:2025-06-05 21:14:27  浏览量:15

1938年1月24日傍晚,在武昌平湖门看守所的雪地上,韩复榘突然扯着沙哑的嗓子唱起了西北军《雪夜行军歌》。执行枪决的队长的手明显抖了一下,这歌他太熟了,这是北伐时期冯玉祥部队的军歌,几乎人人会唱。可无论如何,枪决令是蒋介石亲笔签的,谁也不敢耽搁。"砰!"子弹穿透胸膛时,韩复榘的最后一个音调还卡在“衣”字上。那么韩复榘到底死得冤不冤呢?

一部分人认为,日寇攻占济南时,他一枪未放就撤了,搁现在就是妥妥的汉奸,他死得一点都不冤!另一部分人认为,当时进攻济南的日军第10师团配有150mm重炮联队,而韩部最重武器仅为82mm迫击炮,韩复榘在撤退前给老蒋发过十几封求援电报,结果南京方面自己却先跑路了,这锅难道全让他背吗?

一、风雪夜访:将军夫人的最后一搏

1938年1月23日,也就是韩复榘被执行枪决的前一天,在武汉法租界的冯玉祥官邸外,积雪已经没过了脚踝。高艺珍穿着已经湿透的貂皮大衣,站在寒风中,呢子面料已经冻的像块铁板一样。这位山东省主席夫人此刻哪还有半点贵妇体面?她指甲掐进掌心,盯着二楼那盏昏黄的灯。二十年前,她丈夫跟着冯玉祥刀头舔血时,她还在老家给西北军缝过棉鞋呢!而今天,她则站在雪地中,心如刀绞,准备为丈夫争取最后的机会。

冯玉祥的副官几次进出传话后,高艺珍突然拉住他给他塞了一块怀表。表盖里嵌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年轻的韩复榘正在为冯玉祥点烟,两人笑容灿烂,如同亲兄弟。她愤怒地要求副官转告冯玉祥:“向方(韩复渠字)要是没了,当年替他挡子弹的恩情就当作喂狗了”!

冯玉祥听过副官的传话,摩挲着茶杯的手突然青筋暴起。他当然记得1925年直奉大战时,韩复榘带着骑兵团迂回三十里救他突围,后背被弹片削得血肉模糊。可转头就看见桌上《中央日报》头条:"韩复榘弃守济南,日寇长驱直入"这一张报纸,仿佛就是要将过往的血脉情谊一刀斩断。

左:韩复榘 右:冯玉祥

二、血色前尘:从兄弟到死敌的十年

曾经,冯玉祥和韩复榘同仇敌忾。韩复榘当年闯进冯玉祥的指挥部时,武装带都没系好,酒气熏得连门口的卫兵都皱眉。冯玉祥当时就冷笑,认为他不过是个做戏的人。当年打吴佩孚时装重伤骗开城门,也是这副脸红脖子粗的德行。

然而,冯玉祥的目光却突然被韩复榘内衣口袋中的金链子吸引住了,还是纯金的!西北军将领谁戴得起这个?而那时蒋介石刚刚把韩复榘任命为中央陆军第三师师长,冯玉祥心中暗想:“这么一个小子,竟敢这么做,背后究竟有多深的利益。”

从冯玉祥的视角来看,韩复榘的投蒋不过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权力和资源。事实证明,蒋介石对韩复榘的重用并没有持续多久,韩复榘的兵权在不久后就被削弱,蒋介石的背后政策和手段常常令冯玉祥觉得“暗箭伤人”。

三、最后一程:雪夜奔驰与迟到的救赎

晚上8点,冯玉祥致电请求暂缓执行,可此时判决书已由何应钦、鹿钟麟等5位将领联署。于是冯玉祥急忙带着他的副官驱车冲进风雪,可路程才走到一半,武昌行营方向突然传来军号声。司机老陈的心猛地一沉——这是行刑前的集结号!后视镜里,向来以“铁面将军”著称的冯玉祥,居然在抹眼睛。老陈心里一颤:上次见长官哭,还是1933年抗日同盟军在张家口弹尽粮绝的时候…而现在,在这雪夜中,他再次为一位老朋友泪目。

冯玉祥

据看守所文书回忆,韩复榘在接过判决书时,罪名写着“违抗命令,擅自撤退”,导致库存2万吨物资资敌。他突然向法官问了一句:"当年济南沦陷时,南京的增援部队在哪?"这一问题戳中了当时的痛点,法官哑口无言。临刑前他拒绝蒙眼,反而整理了一下自己穿着西北军时期的军装,这份穿戴显示了他仍坚持着那份遗失的荣耀。三天后,全国报纸头版刊登了韩复榘伏法的消息,蒋介石亲自题写"抗日锄奸"的标语。

结语:乱世中的选择与代价

如今,韩复榘的墓静静立在武昌伏虎山,碑文只有冷冰冰的"民国二十七年立"。而冯玉祥在1948年黑海轮船失事前,回忆录里还写着:“若向方当年死守济南…”但历史并没有“如果”,每一个选择的背后,都是沉重的代价。

当我们今天在争论“该不该枪毙逃将”时,或许该想想:在那个友军见死不救、上司甩锅成风的年代,换做是你,你敢为一座必死的孤城赔上三万条人命吗?历史对英雄与罪人的评判,或许只差在一场雪的距离。

参考文献:《韩复榘:山东王》

标签: 军歌 官邸 韩复榘 冯玉祥 冯玉祥官邸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