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令哈的风裹着沙粒扑在车窗上时,老俞正对着手机屏幕念那首诗。“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沙哑的声音撞在玻璃上,碎成无数个细小的回声。他看见自己映在车窗里的影子,和窗外呼啸而过的戈壁滩叠在一起,恍惚间竟分不清哪个更荒凉。
指尖抚过手机屏幕上的文字,像在摩挲一段褪色的时光。
四十多年前的北大宿舍,海子捧着诗集推门进来,发梢还沾着未化的雪。“老俞,你听 ——” 少年的声音清亮得能穿透冬夜,“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那时他们总爱挤在煤油灯下谈诗,谈远方,谈那些永远也到不了的明天。
车子颠簸着碾过一道裂缝,震得老俞手中的手机险些滑落。他慌忙去扶,却触到屏幕上冰凉的水渍。
愣神的瞬间,一滴眼泪正从他眼角坠落,顺着他的脸颊向下坠落着,仿佛他的文旅梦一般,想留怎么也留不住,只能看着它如彗星一般迅速地埋藏进泥土里。
唯有那泪水在老俞历经沧桑、早已不再年轻的脸上留下了一道泪痕,向人们诉说着它曾来过,仿佛是老俞的文旅梦,留下了一点痕迹,最终消亡殆尽。
如今的老俞或许早已明白,这世上最残忍的事,莫过于看着理想主义的花朵在现实的盐碱地里慢慢枯萎,而你无能为力。
老俞的老朋友们聂圣哲、王志纲、于东来等人不知是为老俞打抱不平还是为自己的利益说话,他们指责抨击董宇辉,让老俞或多或少又进入了舆论的泥沼。他们的背后都有老俞的影子,也许老俞真的没有进行过任何授意。
也许是他们看到老俞的文旅梦几乎破碎,也许是他们看到老俞的某选没有一人能挑大梁,却只有这个老友一个人在试图挽救某选的颓势,也许是他们看到了本可以潇洒恣意的老俞却为了心中的信念和背后某选这一大家子还在奋斗......
背后的原因或者真相,网友无从获知。但可以肯定地是,董宇辉和老俞之间的羁绊很难磨灭。
也许老俞想起海子曾说:“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 此刻车内静谧的空间里,除了司机在专注开车,也就剩下悠悠在一旁静静地听着老俞念着海子的诗,看着老俞逐渐陷入回忆的旋涡里。
那些不愿意想起的画面突然鲜活起来:海子写诗时发亮的眼睛,海子卧轨的消息;王强、徐小平这两个好友不再与他做合伙人;罗永浩对他的点评与随意起外号;啥都不起眼的董宇辉却拥有如此大的流量和流量;让自己十分信任却又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老孙......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老俞又轻声念起这句诗,声音轻得像是怕惊醒沉睡的往事。
他不知道海子诗中的 “姐姐” 是谁,或许是某个未完成的梦,或许是永远无法抵达的远方。而他自己,在岁月的长河里兜兜转转,恍惚间却有一种怅然若失之感,是失去了董宇辉么。
老俞甩了甩头,故作镇定,将脑海中一些容易让自己陷入懊悔的画面去甩开。
诗歌念完,老俞察觉到了自己不经意间流露出的软弱。
旁边可是还有着正青春洋溢的悠悠呢,职场大佬的他怎能让一个小姑娘看到他内心的敏感和柔软。
于是他转头,用笑容掩饰尴尬,将悠悠的手机递给了她,克制情绪的脸上绽开了笑容,一句局促地“给你吧”。等于给这一段柔弱的短暂时态画上一个句号。
悠悠作为一个善于察言观色的女人,怎么能没发现老俞的情绪呢。或许受到周边氛围的影响,或许脑海里词汇量有限,她还是开口打破了这种沉静,虽然言语有些笨拙和笑容也略有些痴傻。
“就在去德令哈的路上,我的妈呀,真的,鸡皮疙瘩...”。多少女性角色还是占了很大优势的。即便这句话毫无含金量也太过接地气。但多少还是在表达对老俞朗读诗歌的赞赏。
老俞心中还是得到了些宽慰。
也许只有这样平凡的姑娘在身边,才能让老俞有足够的安全感。
车缓缓向前,老俞徐徐闭上眼睛,不让自己陷入各种胡思乱想。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