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牧笛悠扬归晚照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上联出自平台账号“子衿”邀对,谨以致谢。
“牧笛悠扬归晚照”描绘在夕阳的余晖中,晚照的霞光洒遍大地,悠扬的牧笛声缓缓传来,放牧的人儿正伴着这美妙的笛声,缓缓走向被晚霞笼罩的归途,营造出一种充满田园气息、宁静而又祥和的氛围。
“牧笛”指牧童或牧民吹奏的笛子或笛声,悠扬的牧笛声响起来时,仿佛能看到广阔的草原或者田野上,牧童骑着牛儿,自在地吹奏着笛子。“晚照”即傍晚的阳光,它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余晖。营造出日暮时分,牧童吹着悠扬的笛子,在晚照下缓缓归来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悠闲与自在。
出自南宋诗人雷震的《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这首诗描绘了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宛如被山咬住的落日以及牧童横坐在牛背,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下联:渔歌婉转入晨晖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渔歌婉转入晨晖”描绘了清晨第一缕晨晖洒向江面,波光粼粼。渔人撑着小船,开始了新一天的劳作。此时,婉转的渔歌响起,歌声在晨晖中飘荡,打破了清晨的寂静,也融入了这一片宁静而充满希望的江景之中,宛如奏响了新一天美好生活的序曲。
“渔歌”是渔人在劳作时所唱的歌曲,它婉转悠扬,飘荡在水面上。“晨晖”指早晨的阳光,寓意光明、希望与活力,营造出一种清晨时分,渔人唱着婉转的渔歌,迎着清晨的阳光开始一天劳作的意境。这是一种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氛围,展现了渔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水乡清晨的美丽景色。
出自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首词描绘了渔人的生活场景,渔歌与渔人在自然中的劳作状态。通过对山、水、鸟、花、鱼的描写,展现出渔人垂钓的优美环境,自然风光和对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这副对联的意境特色在于展现乡村生活的不同侧面,上联以“牧笛”与“晚照 ”勾勒黄昏归牧的静谧,下联以“渔歌”与“晨晖”描绘清晨出渔的生机,形成昼夜交替的动态画面。笛声、歌声与晚霞、晨光交织,悠扬的笛声与婉转的渔歌强化了田园诗意;牧童与渔夫、归与入的动作呼应,体现劳作与自然的共生关系,传递出恬淡悠远的乡村生活情趣。既有日暮的闲适,又有清晨的活力。
从词性结构看,“牧笛”与“渔歌”都是名词相对,且都是与乡村劳作相关的事物;“悠扬”和“婉转”为形容词相对,分别形容牧笛和渔歌的声音特点;“归”与“入”都是动词相对;“晚照”和“晨晖”也是名词相对。结构对仗工整,体现了对联的对称之美。
在韵律节奏方面,上联“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平平仄仄仄平平”,完全符合对联的平仄要求,平仄相对,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感。上联的节奏为“牧笛/悠扬/归晚照”,下联为“渔歌/婉转/入晨晖”,韵律和谐,节奏明快,使整副对联读起来富有节奏感。
恭请师友们妙笔赐联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