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歌剧话剧

毛主席诗歌的最高峰竟然是一幅弃稿!也是唯一没有署名的诗歌手稿

发布时间:2025-06-06 06:37:40  浏览量:20

有朋友说伟人的那首诗歌都是高峰!对于这样的观点,笔者不做争辩,要说到伟人诗歌的最高峰,笔者认为是伟人的这幅唯一的诗歌弃稿。

而这份唯一的诗歌弃稿,却成为人人皆知的名篇,人人都能够背诵,这首诗歌就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你会背诵吧!

其实,这首诗歌能够成为妇孺皆能背诵的名篇,我们最应该感谢的就是田家英,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你熟悉吗?

这是诗歌创作于1949年4月,是为了纪念南京解放、庆祝革命胜利的诗篇。伟人热情的歌颂了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解放南京,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实,尤其是以富有哲理意味的诗句,阐发了“追穷寇”的深刻军事哲理。

在这首诗歌完成后,伟人反复读后,总是感觉不太满意,随手一团,就扔到了纸篓里,碰巧秘书田家英同志推门进来,又重新捡起,用手抚平,细心地保存下来。

而到了后来在出版诗集的时候,田家英同志把这首诗呈了上去,主席看了也非常惊讶,便说:哈哈!我还写过这么一首诗吗?还行,就收录进去吧!于是一首千古名作就这样诞生了。

这首诗歌,每每读来,都有一股英雄气,这内容让人振奋,“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尤其是诗歌的最后两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更是被大众津津乐道的广泛引用。

时至今日,再读这首诗歌,依然让人豪情满怀,也让人充满了干劲,更让人我们奋起直追,无论是在任何情形下,都应该是一种奋勇直追的状态。

而从书法的角度看这幅作品,同样,这首诗歌手稿,更是一幅精妙绝伦的书法艺术品,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般的存在。

这里的字迹,与众不同,主打的是一种沉稳的格调,可见,伟人是在一种胸有成竹的状态下书写的,更是有一种必胜的信心的情况下书写的。真正诠释了行稳致远的道理。

在这首诗歌手稿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线条上,都是一种很纤细的状态,但是,你会发现,每一根线条,都是非常刚劲的,都是非常有力量感的。

并且,这种力量感,也是跃然纸上,给人一种干劲十足的感觉,不仅如此,我们也能够看到,偶然稍稍浓重的笔墨,更加突出了一种层次感,不是吗?

这里的每一个字,都有着一种倾斜度,大小上,变化比较突出,也正是因为如此,这种起伏跌宕的动感感,表现的更足,也很好地诠释了“静中寓动”的道理。

不仅如此,加上字形上的大小错落变化,这种起伏感,有着明显的加强,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这里的处理,通篇上,主打的就是一种舒朗的格调,无论是列距,还是字距,都是一种舒朗的存在,尤其是列距上,更加突出。

从这幅作品上看,这幅作品最后部分,却没有伟人的署名,在我们的认识中,伟人的书法作品,诗歌手稿,都会有落款的,而这是我们见到的唯一没有落款的作品,不是吗?

正是因为伟人反复读后感觉到不是很好,所以才没有落款,直接丢弃了,没曾想,这幅作品,却是一种诗书合璧的最高境界,堪称巅峰,你又有怎样的看法和认识呢?

标签: 诗歌 毛主席 手稿 伟人 田家英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