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晚,长沙滨江文化园杜鹃花剧场内座无虚席,掌声雷动,歌声、笑声、欢呼声,此起彼伏。一场集结湖南民歌精粹的公益文化盛宴“湖南民歌几好听”——非遗传承数字系列音乐会在这里深情而热烈地开唱。
演出以“听乡音·忆乡愁”为主线,精选13组植根三湘四水的经典民歌,用原生态民歌演绎湖湘风情,给市民群众献上了一场极具湖湘特色的听觉盛宴。
音乐会在歌曲《韵味长沙》中拉开帷幕,欢快的旋律、富有特色的歌词,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将长沙这座城市的独特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随后,《长沙山歌》《思情鬼歌》《一根竹竿容易弯》《马桑树儿搭灯台》《洞庭鱼米乡》等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湖南民歌轮番上演。既有婉转缠绵的传统情歌,也有充满山野趣味的劳动歌谣,表演者们用悠扬的歌声,将湖南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娓娓道来,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三湘四水之间。其中,翠翠带来的《苗族高腔-春之歌》《丹青腔-坡头调》,以独特的民族唱腔,展现了少数民族民歌的独特魅力,让观众感受到了非遗传统音乐的深厚底蕴;陈丰带来的《沁园春 长沙》,气势磅礴,唱出了伟人笔下长沙的壮丽景色和豪迈情怀,引发全场观众的强烈共鸣。
演出最后,全体演员共同演唱经典曲目《浏阳河》,熟悉的旋律响起,全场观众自发跟唱,将音乐会的气氛推向高潮。歌声回荡在剧场上空,传递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次音乐会由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主办,长沙市群众艺术馆、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音乐学院、长沙滨江文化园管理中心承办。演出阵容强大,集结了曹晓静、胡丽、安永明等多位来自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优秀歌手,他们以精湛的演唱技艺,生动展现了湖湘文化的质朴与魅力。
据长沙市群艺馆党支部书记、馆长刘学介绍,本场演出延续“零门槛惠民”原则,市群艺馆通过创新馆校合作模式,以“湖南民歌几好听”非遗传承数字音乐会为载体,用原生态民歌唤醒市民文化记忆,让群众在家门口畅享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持续推动全民艺术普及走深走实,全力打造触手可及的精神文化家园。
“《湖南民歌几好听》音乐会进京献演载誉归来,首次在杜鹃花剧场向家乡父老汇报,今晚的演出非常成功!接地气、有人气、真韵味!民歌来自百姓,应当回馈百姓,真正唱给老百姓听才有它的生命力!”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校长周邦春十分高兴地说。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李越胜表示,百年湖艺再出发,该校正在推行以互联网思维构建湖艺新生态,以“要么做第一、要么第一个做”的勇气实现开门办学、服务社会。此次与长沙市文旅广电局联手建立全方位战略合作关系意义重大,滨江文化园杜鹃花剧场作为该校的实践教学基地,为艺术实践与成果展示提供了舞台。
长沙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旅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易鹰表示,本次活动是长沙市群众艺术馆与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携手打造省市共建艺术教学基地的一次有益实践和探索,也是长沙推动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打造杜鹃花剧场“戏窝子”,不仅实现了文艺资源的优势互补,更为艺术人才培养和文艺精品创作搭建了良好平台。未来,长沙市群众艺术馆与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要继续深化合作,推出更多精彩的文艺活动,为长沙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