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荏苒,岁月如歌,
少年时的清贫,藏在母亲悄悄缝补的口袋里。
那些不曾察觉的温暖,
等到风雪敲窗,才知珍贵如金。
多少次,以为父母的爱理所应当;
多少回,在唇齿之间,把关切误为平淡无味。
看惯同龄人阔绰张扬,心中便生了埋怨,
却未曾想,那每一分节衣缩食的供给,
都压弯了母亲的脊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是啊,翻山越岭走过生活的千回百转,
才明白,日子皆从柴米油盐里磨练。
工作后,每一份工资都掰着指头计算,
每一顿泡面,都是给自己的成年礼。
深夜的出租屋里,手机上一句“钱够不够花”,
比万家灯火都温暖。
不再是幼时那个伸手只管索取的孩子,
才明白,母亲三千元工资,
拿出一半,只为儿子生活无虞。
自己辛苦一年,几番存钱,捧着奖金回家,
本想归还些许温情,
母亲却含泪又塞回五千元——
舍不得你吃苦,她拿惯委屈去喂岁月。
正如苏轼所言:“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父母的恩情,涓涓细流,润物无声。
成年后,才知所谓“岁月静好”,
不过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
有人说,养儿方知父母恩。
如今理解,儿女的一帆风顺,
是父母用朴素的坚韧托起的蓝天。
他们把委屈和艰难装进笑声,
把欣慰写在我们平安的脸庞。
四十、五十、六十载风霜雪雨,
父母常常照人,不照自己。
他们把最好留给我们,
哪怕自己攒一冬的工资,
也不过几件换季旧衣,一瓶便宜的药。
而我们,回馈的,却常常只是节日寒暄,
和那些未寄出的祝福。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这条思念与亏欠的丝线,一端握在母亲劳作的双手,
一端牵在我们远行的脚下。
岁月渐长,愿我们都能懂得回望,
学会陪伴,如父母守在我们左右那般。
人生路上,有风有雨;
父母在,家就在,心便安了。
让我们放下抱怨,卸下苛责,
用感恩报答养育的深情。
哪怕只是多一点问候,
多一次陪伴,
也是对他们最温柔的安慰。
愿所有年过半百、鬓染秋霜的父母,
都能收获儿女深情的回报;
愿每一位漂泊在外的游子,
心中都装着家与母亲的温暖。
世间至纯、至深、无私的爱,
永远在,为你点亮归途的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