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翁有句名言云:“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同样的一种道理,像各类人、事、物、情,也是有相通之处的。
要是有人来问我,“文字”到底会是什么啊?!它是灵魂的一盏好灯塔,当书页被翻动时,两个时空的生命便完成无声的共振。
不光是我在上面写的两段文字,我对文字还有这样的认知,我还会去认为文字原本是没有什么生命的,不过,它却被两类人赋予生命,其一是:创作者赋予文字的生命;其二是:由阅读者去赋予它的生命;但凡是那些喜欢阅读的人,一旦能读懂某个创作者的文字或文章,既会让自己陶醉其中的;还会喜爱阅读这个人撰写的、所有的文字;更好像是一场在劫难逃的劫数;会产生灵魂的链接与思想的共鸣!
我最早喜欢畅游文学的世界,起始于读小学1年级,至今已保持阅读的时长有41年,正因为如此,我认为在浩瀚的文字世界里,还让我由衷地体会到,凡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到达;凡光芒照耀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照亮;凡缺少内涵与灵魂的人,只要肯长时间的去做阅读这件事情后,内涵与灵魂也能逐渐充盈起来;当灵魂能长期植根在文字的世界,才让每一个文字拥有一定的灵性在其中,而在某些富有灵性的文字里,亦会让我遇见到某些有趣的灵魂与美好的灵魂,这是人世间最美丽的遇见,也是人世间最美的事情之一。
在人类的世界里,还是有着诸多智慧的结晶体,其中之一就是来源于文字,不仅如此,文字还是思想与情感最有效的载体之一。
别的不说,只要某个人是一个热爱文字、阅读、文学与写作的人,很自然而然地去发现有这样的一种情形在其中的,这个就是--从中华最古老的“双墩刻符”文字,到如今的简体汉字,从神秘的楔形文字,到优美的拉丁字母,凡是由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所发明出来的、各种类型的文字,都会承载着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与独有的一种价值观念与意识形态在其中的,那些在书页间静静流淌出来的文字,全都是创作者灵魂深处的投影,它们或激昂或深沉或幽默或婉约,把创作者的内心世界“都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
我认为文字,尤其是中文文字还是“一部无声的密码本”,只要是那些喜爱写作的人,不管是那些专业的作家,还是一名业余的写作爱好者,每一个字和每一句话的组合,并不是很随便地、信手拈来的,而是蕴含着创作者独有的一种巧思,对生活的体验,以及深刻的自我感悟,那些伟大的作家们,用他们的笔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文字世界,塑造出无数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形象,他们还是文字世界中的探险家,用敏锐的洞察力与丰富的想象力,去挖掘人性中的深度与广度。
当我们翻开书籍《哈姆雷特》时,仿佛能看到莎士比亚站在舞台的一侧,静静地观察着剧中人物的命运起伏,像哈姆雷特的那句“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就如同一把利剑,直插人性的核心,莎翁通过笔下的文字,把哈姆雷特内心的矛盾、挣扎与痛苦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的复杂与脆弱,在这个过程中,阅读者们与莎翁的灵魂相遇,与他一同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同样,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也可以称之为是一座文字的丰碑,曹雪芹用生动与细腻的笔触,去描绘着一个封建贵族大家庭的兴衰与荣辱,不单单是如此哦,他把人性当中的美好与丑恶全都给展现出来,像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各式各样的人物,不仅是有着栩栩如生的形象,还是有着千姿百态的形象与各不相同的形象,在书籍里面自然也是有去提及爱情故事的,他们之间的爱情、友情与亲情也是纵横交错的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波澜壮阔的人生画卷。当我们沉浸在《红楼梦》的世界中时,就如同是走进曹雪芹的内心世界,与他一同感受那个时代的繁华与落寞、共同去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在所难免的一件事情,我们每每在和其他人接触、交往与交流的全过程中,时间一长久而久之,说不定就会对某些人作出评价的,还会说某人是一个文质彬彬温文尔雅知书达理善解人意的人,这个人的这些良好表现,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在我看来他或她始终都披上一件思想的外衣,这件外衣是由文字与思想组合而成的,而且还是长时间地浸染在文字的世界里,未曾有丝毫的更改,读书,既可以遇见有趣的灵魂;读书还可以改变一个人的骨相。
在人类的世界里,始终都会充满着某些喧嚣与叽叽喳喳的,在喧嚣与叽叽喳喳的缝隙里,文字能构筑一座超越时空的圣殿,柏拉图曾断言:“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当我们翻开泛黄的书页,度量的不光是知识的深度,更是在度量和璀璨灵魂的距离,文字本无生命,却在被解读的瞬间苏醒,尼采的狂傲在“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中迸发;莎士比亚的悲悯借由“地狱里空空荡荡,魔鬼都在人间”刺穿世相;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低语:“孤独的深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这些创作者把灵魂以墨迹为舟楫,横渡时空之海,把不同思想的火种递入那些喜欢阅读的人的掌心之中。
畅游文字的世界,邂逅有趣的灵魂,我认为这也是一种缘分的使然,但凡是那些喜欢阅读的人,都应该好好地珍惜这种缘分,用心去感受每一次邂逅,所带给自己的惊喜与感动,让我们在文字的海洋中畅游,与那些有趣的灵魂相遇,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然而,一个喜欢阅读的人,想要在文字的世界里,去邂逅到一个有趣的灵魂,并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它需要每位阅读者始终有一颗热爱文字的心,还愿意花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去阅读并欣赏各种作品,既需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还能接受不同风格与主题的文学作品;亦需要拥有批判性的思维;更能对作品进行客观地评价与分析。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和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思考他们的观点与想法,提出自己的疑问与见解,我们可以与其他读者进行交流和分享,了解他们的阅读体验和感受,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与意义,更加全面地认识创作者的灵魂。
每每翻开一本经典著作后,就好像是在打开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在那里,每位喜欢阅读的人,既可以和曹雪芹一同感受《红楼梦》中家族兴衰的无奈与悲哀,体会宝黛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还可以跟随着司马迁的笔触,走进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领略古代英雄豪杰们的风采;更可以和莎士比亚“一起站立在戏剧的舞台之上”,探讨人性中的善与恶、爱情的真谛到底是什么;这些文字,让阅读者与创作者的灵魂产生共鸣,仿佛穿越时空,与他们面对面交流。
只要个人是一个比较喜欢阅读的人,既能长期浸染在书香的里面,还喜欢阅读中国古代各种好的文学典籍与文学名著以后,就能去邂逅古人的智慧与灵魂,当我们去读《论语》的全过程中,仿佛能看到孔子带着他的三千弟子们在杏坛讲学的场景。像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话语,就如同是一盏又一盏的指路明灯,照亮我们求知和做人的道路,孔子的思想,既是深邃的,还是具有实用性的,虽说是大浪淘沙,历经两千多年的岁月洗礼之后,对于当代的国人而言,依然对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里面收录有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它奠定中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等到历史的车轮驶入到唐代时期,像“唐诗”,既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还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譬如说诗仙李白,他撰写的、各式各样的诗歌,是属于豪放飘逸类型的,他的诗歌还如同是一颗璀璨的流星,既划过华夏每晚的夜空;还划过华夏的每一块大地上;更滋润着每一个朝代里的中国人;像他的诗歌时至今日,依旧可以说是经久不衰的,还有许多人喜欢拜读他写的诗歌,包括我在内,同样也是如此的,像他写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展现他的自信与豁达;“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则让我们感受到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生动表达李白对友人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在李白的文字中,我们邂逅到一个自由奔放、充满激情的灵魂。
在我看来,对于一名喜欢阅读的人而言,畅游文字的世界,邂逅有趣的灵魂,并非只能局限在古代文学与文字当中,当代作家们也用他们的文字为我们展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和独特的精神世界。
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用温暖和治愈的文字讲述多个关于爱情、友情与梦想的故事,他的文字像一杯热咖啡,在寒冷的黑夜给人带来温暖与慰藉,在他的故事中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与无奈,与他的灵魂邂逅,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有一阵子,关于刘慈欣的小说也是十分红火与火热的,有不少的文学爱好者们会纷纷去拜读他写的各类好文章,尤其是他撰写的科幻小说《三体》,把那些宏大的宇宙观与深刻的哲学思考一直贯穿在书籍的始终,让有这一类阅读爱好的人,对人类的未来、宇宙奥秘的产生,会产生无限的遐想,还有,在他的文字中,还让有这一类阅读爱好的人,看到人类在面对着外星文明时的挣扎与某些抉择,从字里行间中还可以感受到他对人性、道德和科学发展的深刻反思,与刘慈欣的灵魂碰撞,就能让自己的思维跳出地球的局限,飞向浩瀚的宇宙。
如今的中国,可以说是网络、智能手机与Wi-Fi的全面普及,即便自己只是一名很普通的人,还要是他或她有写作方面的意愿,更会付诸行动中,每间隔一段时间会书写些文字的,去浏览各种社交媒体的平台上,像这一类人就可以采用文字,分享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兴趣爱好与某些奇思妙想,一篇篇精彩的博客文章、一条条有趣的微博、一段段感动众多人的朋友圈动态,都好像是一扇扇的窗户,让阅读者看到其他人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在与文字的交流中,我们可以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与他们一起探讨人生、分享快乐、排忧解难。
畅游文字的世界,邂逅有趣的灵魂,我们就好像是一个个旅行者,在这片广袤无垠的文字天地中,不间断地探索着,还发现每次与有趣的灵魂邂逅以后,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成长的契机,同时,这也是在塑造自己成为有趣灵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既可以通过阅读他人优秀的文学作品,还可以汲取他人的智慧与灵感,不间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与思想内涵,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当今社会,“纸质书或许会被解构成为电子信号”,“墨香会被代码给取而代之”,但是,文字承载灵魂的使命从未改变过,罗伯特·麦克法伦行走于古道荒野,他发现“每块石头都是历史书”;我们在字里行间中畅游时,亦是在收集散落的人类灵魂碎片,当合上书本的刹那,那些邂逅的灵魂并未离去--它们化作血液中的盐分、思想中的星光,让我们在纷繁人世中,始终保有仰望星空的脖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