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歌剧话剧

以声为剑,以歌明志

发布时间:2025-06-07 11:40:38  浏览量:16

在历史的长河中,歌声与话语从来都不只是简单的声音表达,它们是情感的寄托、时代的缩影,更是精神的呐喊。老舍笔下想唱却开不了口的艺人,艾青诗中用嘶哑喉咙歌唱的鸟,穆旦诗里以带血的手拥抱的决心,都在诉说着不同情境下“发声”的意义与力量,也让我们思考:在时代的浪潮中,我们该如何用自己的声音回应世界?

老舍《鼓书艺人》中“想要给孩子们唱上一段,可是心里直翻腾,开不了口”,展现的是在特殊时代背景下,个体发声的艰难与无奈。艺人心中有技艺、有故事、有对孩子们的关爱,却因现实的种种困境,内心翻腾而无法开口。这让我们看到,在动荡、压迫的环境里,个体的声音可能被恐惧、忧虑所束缚,即便有表达的欲望,也难以冲破重重阻碍。这种“开不了口”,是对现实的无奈妥协,也是对理想无法施展的深深遗憾。它提醒我们,当面临困境时,发声的勇气并非与生俱来,有时需要冲破内心的枷锁和外界的桎梏。

艾青说“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里的“歌唱”是对土地深沉的爱,是无论处境多么艰难,都要为所热爱的事物发声的坚定。即便喉咙嘶哑,也要用尽全身力气歌唱,这是一种无畏的坚守。在国家危亡、民族受难之际,无数像艾青这样的文人、志士,用他们的文字、声音,唤起人们的爱国热情,鼓舞着人们为了国家和民族奋勇抗争。他们的声音,如同一束束光,照亮了黑暗的时代,让人们在困境中看到希望。这种发声,是对责任的担当,是对使命的践行,彰显了个体在时代洪流中为理想、为正义、为热爱而发声的伟大力量。

穆旦的“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则将发声升华为一种更为壮烈的行动宣言。“带血的手”象征着在奋斗过程中经历的伤痛与牺牲,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表明,当民族觉醒时,个体的声音汇聚成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是对同胞的鼓舞,更是对整个民族的激励。它意味着,在民族大义面前,个体愿意付出一切,用自己的声音和行动,与同胞们携手共进,为民族的崛起而拼搏。此时的发声,不再仅仅是言语的表达,更是行动的号角,引领着人们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在当今时代,我们同样面临着各种挑战与机遇,也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声方式。或许我们不必像历史上的英雄们那样经历战火的洗礼,但在日常生活中,在面对社会的不公、人性的冷漠时,我们也应勇敢地站出来,发出正义的声音;在追求自己的梦想、捍卫自己的信念时,我们要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每个人的声音或许微小,但当它们汇聚在一起,就能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推动社会的进步,改变世界的模样。

让我们都能从老舍的无奈中汲取勇气,从艾青的坚定中获得力量,从穆旦的壮烈中领悟担当,以声为剑,划破黑暗;以歌明志,照亮未来,用自己的声音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壮丽篇章。

标签: 嘶哑 艾青 明志 穆旦 喉咙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