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歌剧话剧

我写2025年高考作文:血喉中的歌谣

发布时间:2025-06-07 13:43:06  浏览量:18

血喉中的歌谣

苦难的岁月里,总有一些声音在暗夜中固执地响起。

老舍笔下那位鼓书艺人,喉咙里翻腾着说不出的苦楚,却仍想为孩子们唱上一段;艾青化身为嘶哑的鸟,在破碎的山河上执拗地歌唱;穆旦则以带血的手拥抱每一个同胞,因为一个民族正在血泊中挣扎着站起来。

这些声音穿过时间的迷雾,至今仍在我们的耳畔回响,那是文化人在民族危亡之际,用伤痕累累的灵魂为未来谱写的歌谣。

文人的歌喉早已嘶哑。在那些风雨如晦的年代,他们目睹了太多惨烈的景象:村庄在炮火中化为焦土,孩童在饥荒中形销骨立,青年在战场上如麦穗般倒下。

老舍的鼓书艺人站在破败的茶馆里,面对台下懵懂的孩童,那些关于忠孝节义的传统唱词卡在喉咙里——他如何能向孩子们讲述一个连大人都无法理解的荒诞世界?

文化人的困境在于,他们既不能对苦难视而不见,又不忍将全部真相告诉纯真的心灵。

于是他们的歌声变得破碎而矛盾,既有控诉的愤怒,又有抚慰的温柔,像母亲在轰炸间隙为孩子哼唱的摇篮曲,颤抖却不肯停歇。

文化人的手掌沾满鲜血。穆旦的诗句里,那"带血的手"既是战争的残酷印记,也是抗争的英勇徽章。

文化人的笔与战士的枪同样经历了硝烟的洗礼,他们在纸上刻下的每一个字,都混合着血与泪的浓度。

鲁迅以笔为刀,剖开国民性的病灶;萧红在流亡途中写下《生死场》,记录下东北人民的呻吟与抗争……

这些文字不是书斋里的精致摆设,而是从伤口里开出的花朵,带着生命的痛感与热度。文人的拥抱之所以珍贵,正因为他们明知世界的残酷,却仍愿以受伤之躯传递温暖。

而今硝烟散去,文化人的歌谣却未过时。在物质丰盈的今天,我们仍需那种在困境中依然仰望星空的精神。当代的苦难或许不再以战火的形式出现,但精神的荒芜、价值的混乱、历史的遗忘,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山河破碎"?

文化人的使命始终如一:既要直面现实的阴暗,又要为心灵守住一方光明。就像那个想为孩子们唱歌的鼓书艺人,我们这一代人同样需要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找到那些值得传递给下一代的精神火种。

文化人以血为墨写下的篇章,最终都化作了民族记忆的基因。从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到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再到抗战时期文人们的泣血之作,中华文明之所以历经磨难而不衰,正是因为总有这样一群人,在至暗时刻仍坚持歌唱,在绝境中仍相信未来。

他们的歌声或许嘶哑,却永远回荡在民族精神的长廊里,提醒我们:真正的文化人,永远是那个想为孩子们唱首歌的艺人,无论心里如何翻腾,都要让希望的旋律继续流传。

高考作文题:全国一卷(江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他想要给孩子们唱上一段,可是心里直翻腾,开不了口。——老舍《鼓书艺人》(见全国一卷阅读II)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艾青《我爱这土地》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穆旦《赞美》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标签: 歌谣 高考作文 穆旦 鼓书 血喉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