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歌剧话剧

七律·醉歌行路难

发布时间:2025-06-07 15:00:00  浏览量:14

一自高歌百感生,几人能作古风声。

酒浇白石松枝醉,吟破浮云鹤翅明。

世事不平真可笑,交情欲尽亦休争。

从君觅得山公路,且复芒鞋到帝城。

此诗以高歌起兴,抒发了对世事沧桑的深刻感悟,在超逸意象与现实描摹的交织中,展现了个体生命在理想与现实夹缝中的挣扎与追寻。

全诗情感跌宕,意境深远,既充满对精神自由的渴望,又透露出对世事无常的无奈,最终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中,寻找到了一种独特的平衡与解脱。

首联“一自高歌百感生,几人能作古风声”,以高歌开篇,直抒胸臆,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情感张力的世界。

“高歌”不仅是声音的释放,更是内心情感的喷涌,它象征着对束缚的挣脱和对自由的向往。

而“百感生”则揭示了高歌背后的复杂心境,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难以言表。

紧接着,“几人能作古风声”一句,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古代诗歌风骨的追慕和对当下世风日下的感慨。

“古风声”不仅指古代诗歌的风格和韵味,更隐喻着一种纯粹、高远的精神境界。

在喧嚣的尘世中,能够坚守本真,发出如此古朴之声的人,实在是寥寥无几。

颔联“酒浇白石松枝醉,吟破浮云鹤翅明”,通过一系列超逸的意象,构建了一个超脱尘世的意境。

“酒浇白石”,白石本是无情之物,但在酒的浇灌下,却仿佛有了醉意,这种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白石以生命,也表达了想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愿望。

“松枝醉”,松枝常青,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而“醉”字则赋予了松枝以人的情态,使其更加生动可爱。

“吟破浮云”,浮云遮蔽了天空,也遮蔽了人们的视线,而吟声却能穿透浮云,直达天际,这象征着对真理和自由的追求。

“鹤翅明”,鹤在中国文化中是吉祥、高雅的象征,其翅膀明亮,寓意着内心的纯净和高远。

这些意象的组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表达了内心对自由与超脱的渴望。

颈联“世事不平真可笑,交情欲尽亦休争”,笔锋一转,从超脱的意境中回到现实,直面世事与交情的无奈。

“世事不平”道出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嘲讽。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不公平的现象比比皆是,这让人感到既可笑又可悲。

“交情欲尽”则透露出对人际关系的疲惫与释然。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应建立在真诚和信任的基础上,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充满了算计和利用,这使得对交情感到失望和厌倦。

“亦休争”三字,表达了对这种现状的无奈和妥协。

既然世事如此,交情如此,又何必再去争辩和计较呢?

不如放下一切,随遇而安。

尾联“从君觅得山公路,且复芒鞋到帝城”,以“山公路”象征隐逸之路,以“芒鞋到帝城”表现虽身在尘世,心却向往山林的矛盾。

“山公路”是追求精神自由的象征,它代表着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

“从君觅得”四字,表达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

然而,“且复芒鞋到帝城”一句,却又拉回了现实。

芒鞋是布衣百姓的象征,帝城则是权力中心的象征。

穿着芒鞋,却要前往帝城,这既是对现实的妥协,也是对理想的坚守。

深知自己无法完全摆脱尘世的束缚,但却可以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寻找一种平衡,既不放弃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也不逃避对现实的责任。

此诗以高歌开篇,以芒鞋收尾,通过超逸意象与现实描摹的结合,展现了在世事沧桑中,既渴望挣脱尘网、追求精神自由,又不得不面对现实、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寻找平衡的复杂心境。

诗中情感跌宕起伏,意境深远悠长,既表达了对古代诗歌风骨的追慕和对精神自由的渴望,也透露出对世事无常的无奈和对人际关系的疲惫。

最终,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中,选择了一种独特的平衡方式,既坚守内心的纯粹与高远,又勇敢地面对现实的挑战与责任。

这种平衡与解脱,不仅体现了智慧与勇气,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面对人生困境的启示与借鉴。

标签: 七律 行路难 醉歌 醉歌行路难 帝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