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歌剧话剧

我的2025年高考作文

发布时间:2025-06-07 17:59:14  浏览量:18

老舍笔下欲唱却哑的鼓书艺人,艾青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儿,穆旦笔下“带血的手”拥抱着民族的歌者——三则材料中“歌者”的形象,皆缠绕着一种深沉的残缺与创伤。那欲言又止的哽咽、嘶哑的喉音与带血的印记,无不诉说着歌唱者自身的伤痕。

这残缺岂是纯粹缺陷?实乃灵魂的刻痕,是生命与苦难碰撞后留下的不朽印记。当歌者自身化作了苦难本身,其声音才真正拥有了千钧之力。艾青那只嘶哑的鸟,它的喉咙是古老土地苦难的共鸣箱,每一次鸣叫都饱含土地被蹂躏的呻吟;穆旦笔下带血的手,正是民族在血泊中挣扎、奋起时最真实的触感,那拥抱是历史伤痕最痛切的体察。歌者早已不是苦难之外的旁观者,他们以自身为祭坛,将灵魂熔铸于时代的铁砧之上。

如此,“歌唱”不再是纯粹技艺的展现,而成为灵魂深处发出的悲悯回响。老舍的鼓书艺人为何“开不了口”?那“心里直翻腾”的岂止是技艺未熟?更是对众生苦海悲天悯人的深情,是无数无法言说的生命故事压弯了歌喉。杜甫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哀叹,何尝不是将己心化为家国破碎的镜子?鲁迅先生《记念刘和珍君》中“出离愤怒”的无声控诉,亦是悲情至深处无声胜有声的呐喊。此时歌者与悲苦已浑然一体,艺术在此时才得以抵达那最撼人心魄的巅峰。

歌者身上的残缺印记,正是灵魂在苦难熔炉中淬炼后留下的不朽徽章。屈原在放逐江畔行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的歌是泪滴浸透的叹息;司马迁身受宫刑之痛,却将屈辱化为《史记》里不朽的墨痕,其字字句句皆由屈辱与血泪所凝成。这些伤痕并非耻辱的烙印,而是精神在烈火中涅槃重生的证明。他们以被苦难重塑的身心为器,为沉默的世界唱出了最庄严的祷文。

当我们在艺术中、在历史中、在生命中遭遇这样破碎却坚韧的歌声,岂能只作优雅的欣赏?那嘶哑、那带血、那哽咽,正是灵魂深处最珍贵的真实呐喊。今日时代洪流中,当有人以不完美的声音诉说真切的痛楚与渴望,我们更应侧耳倾听,因为其中深藏着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最真实的心跳——在那些残破的旋律里,恰恰蕴藏着修复世界与重塑人心的不朽力量。

唯有承载着生命伤痕的歌声,才真正拥有震撼灵魂的伟力,并照亮人类共同的心路。

标签: 歌者 艾青 高考作文 穆旦 鼓书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