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朋友林芳在书房翻看结婚相册,手指抚过那张泛黄的婚纱照。
客厅传来丈夫的鼾声——他们已分房睡了五年。
手机屏幕亮起,闺蜜发来消息:“离了吧,何必互相折磨?”
她苦笑着回复:
“房贷还剩12年,孩子明年中考,他爸刚查出肝硬化……”
1、中年人的婚姻:不是离不起,而是不离更有性价比
张强,一个二线城市的IT经理,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让他不止一次,在深夜加班的车上萌生过离婚的念头。
但第二天醒来,看着孩子熟睡的脸,想着房贷、车贷、双方父母的养老,念头又被压了下去。
他父母劝他:
“都四十好几的人了,还折腾什么?孩子马上要中考了。”
亲戚朋友也说:
“现在离婚成本多高啊,财产分割麻烦死。”
“离了你一个人过?还是想再找一个伺候你?”
“搭伙过日子嘛,要求别那么高,你老婆不也按时做饭带孩子吗?”
最后张强没提离婚,而是默默做了几件事:
把工资的大部分投入到孩子的教育基金,给自己买了份高额的商业保险,周末开始和朋友一起爬山钓鱼。
“就这样吧,起码家里还像个家……”。
他喝着闷酒对哥们说。
现实,永远比小说更骨感——
某情感调研机构数据显示,超过70%的中年夫妻承认感情变淡甚至消失,但主动提出离婚的不足30%。
其中,经济因素和孩子是首要考量。
就像网友@岁月如歌评论的那样:
“婚姻到中年,就是一份长期合同,违约金太高,不划算。”
人到中年的婚姻,谁都是一边忍着、一边过着。
忍着忍着,也就过下去了。
2、没有爱情,但还有亲情
某民政局的调解员李姐,见证了无数中年夫妻的“凑合”。
她说:
“很多夫妻来咨询离婚,聊着聊着发现,不是深仇大恨,就是日子太平淡了。”
刘敏和丈夫的婚姻,就是从无话不谈,到无话可说。
曾经,丈夫出差,她会失眠;现在,丈夫出差一个月,她反而觉得清净。
但当公公生病住院,丈夫在医院忙前忙后,她默默在家煲汤送饭,照顾孩子,两人又有了难得的默契。
她感慨道:
“爱情早就没了,但一起过了这么多年,孩子他爸、我公婆的儿子、我爸妈的女婿,这些身份还在。”
压垮婚姻的,有时并非惊涛骇浪,而是日复一日的柴米油盐消磨了最初的心动。
但沉淀下来的,还有——
孩子眼中那个完整的家。
逢年过节时,双方家庭的迎来送往。
生病住院时,那个虽然不解风情,但会默默守在床边的人。
正如一位作家所言:
“中年夫妻,情分淡了,恩义还在。”
一路走来,轰轰烈烈的爱情早已化成了相互扶持的情谊。
只要彼此分工合作,一样能过成他人眼中的岁月静好。
3、单身孤独,再婚不易,当下已最好
后台有很多读者,都对自己的婚姻不满,来找我倾诉。
看了他们的留言,我发现了一个现象——
多数人的婚姻,都是看着不顺眼,就会吵架,就想分开。
但真的要分开,又有些惶然,有些不敢。
于是乎,日子就在争吵和凑合、不甘和不敢中蹉跎过去。
真是过又过不好,离又离不了。
就像读者@大梅的婚姻,和丈夫冷战了半年,动了离婚的念头。
但看到身边离婚的朋友,有的为了抚养权焦头烂额,有的再婚后矛盾更多,有的索性单身,却时常感到孤独。
她犹豫了。
丈夫虽然和她交流少,但工资按时上交,对孩子也还算上心,公婆也帮衬着带孩子。
看穿她的犹豫,我给她回了这样一句话:
“围城之内,一动不如一静。”
中年婚姻,更像是一场动态平衡的博弈。
当打破平衡的代价要大于维持现状的痛苦时,我建议选择维持。
毕竟,两害相权取其轻。
选择离婚,要面对未知的风险和重新开始的艰难。
选择维持,要忍受情感的缺失和日复一日的平淡。
婚姻这场修行,熬到中年的都成了哲学系博士后——离不离都是满分答案。
或许,这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
没有完美的婚姻,只有不断妥协与适应的两个人。
当爱情的火花熄灭,支撑婚姻走下去的,更多的是责任、习惯,以及对未来的共同规划与最低成本的运营。
对于很多中年夫妻而言,“不离婚”,已然是他们当下能做出的,对自己和家庭最有利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