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歌剧话剧

2025高考作文全国一卷试写|以歌为刃,咏叹民族的长歌

发布时间:2025-06-08 06:38:45  浏览量:18

全国一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他想要给孩子们唱上一段,可是心里直翻腾,开不了口。——老舍《鼓书艺人》(见全国一卷阅读II)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艾青《我爱这土地》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穆旦《赞美》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诗言志,歌咏言。”当鼓书艺人欲唱难唱的喉间涌动着时代的悲怆,当艾青笔下的鸟儿用嘶哑喉咙啼血而歌,当穆旦以带血的手拥抱觉醒的民族,我看见,歌声里藏着一个民族的心跳,从欲言又止的隐忍,到声嘶力竭的呐喊,最终汇成以歌明志的磅礴交响。这是属于我们的民族咏叹,是用喉咙与热血书写的精神史诗。

老北京的鼓书场里,艺人喉头的震颤卡在时代的夹缝中。外敌环伺、民生凋敝,想唱一曲太平,却被现实的荆棘刺痛咽喉;欲抒满腔愤懑,又怕打破表面的宁静。这欲言又止,是民族在苦难里低头喘息的模样,像被按下静音键的弦,明明满溢着声响,却只能在胸腔里轰鸣。就像杜甫困居长安时“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沉默,不是无话可说,而是千言万语被苦难拧成了哽咽,咽下去是血,吐出来是泪,在喉咙里反复灼烧,化作欲唱还休的苍凉。

艾青的鸟儿终于挣开了沉默的枷锁。“嘶哑的喉咙” 是抗争的勋章,哪怕羽毛被战火烧焦,哪怕喉咙被苦难磨破,也要向着土地啼鸣。这是民族觉醒的先声,像火种落在荒原,点燃了压抑太久的渴望。从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的怒吼划破长夜,到《黄河大合唱》里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的磅礴,歌声成了刺破黑暗的利刃。这声嘶力竭里,有杨靖宇在冰天雪地中啃树皮的坚毅,有赵一曼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 的决绝,把民族的苦难与抗争,唱成让天地动容的强音。

穆旦的 “带血的手” 握住了更炽热的希望。当一个民族真正 “起来”,歌声便成了冲锋的号角,是千万人紧握的火把,照亮前行的路。从《歌唱祖国》里 “越过高山,越过平原” 的豪迈,到《我和我的祖国》中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的深情,歌声里的民族不再是苦难的承受者,而是命运的掌舵人。这是历经沧桑后的从容,是把伤痛酿成力量的豁达,像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的赤子心,哪怕伤痕累累,也要用带血的温度,拥抱新生的希望,让歌声里的民族,站成巍峨的山河。

站在今天回望,鼓书艺人的欲言又止、艾青鸟儿的嘶哑喉咙、穆旦带血的拥抱,串起了民族歌咏的轨迹。我们何其幸运,能在和平年代把歌声唱得更响亮—— 唱脱贫攻坚的捷报,唱航天腾飞的豪迈,唱抗疫路上的温暖。但请记住,这歌声的底色,是先辈们用苦难熬煮的颜料;这旋律的力量,是民族精神淬火后的光芒。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而歌声,是我们搬开这座山的力量。愿我们永远记得那些欲言又止的挣扎、声嘶力竭的抗争、带血拥抱的觉醒,把民族的咏叹,唱成永远年轻、永远激昂的长歌。让每一个音符里,都跳动着 “以声为刃,以歌明志” 的滚烫初心,让歌声里的中国,永远山河壮丽,永远声震苍穹!#夏日生活打卡季#

标签: 民族 艾青 高考作文 穆旦 鼓书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