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今年的高考题目,突然觉得现在的孩子真不容易,越来越抽象的内容,让孩子们绞尽脑汁。但这从来不是优秀者的憾事,反而更有机会让他们脱颖而出!
我读到这三段诗句时,脑海里本能的浮现的是医院走廊里那些熟悉的身影——夜班急诊手术后眼睛通红的同事,手术室外焦急等待的家属,还有那些总是沾着各种痕迹的抢救故事。
一、医生,总是有"说不出口"的沉默
记得一个患者想要放弃回家,他的孙子在办公室拉住我,颤抖的说:"医生,我爷爷真的就没救了吗?"他握着我的手,使劲儿的让我觉得有点疼。那时候,所有可以安慰他的话检索一遍,却难以找到哪怕一句,可以说出口安慰他的。
这也正如老舍笔下鼓书艺人的踌躇,医者常常站在科学与人文的十字路口,面对生死问题时的无言,有时沉默比草率的安慰更显珍贵。那不是无能的沉默,而是对生命复杂最诚实的回应。
二、医生,更有嘶哑的歌唱
医者,更有如受伤鸟儿般"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坚持。艾青的诗句总让我想起那些特殊的画面!同事发朋友圈说自己要坚持不下去了,因为疫情期间,一个个的重病人在急诊科抢救室因为没有床位而无法住院。那些同事,在用生命坚持查房、会诊、抢救。
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真的道出了医学的本质:即使精疲力竭,也要努力坚持。记得同事笑着说,声音嘶哑没关系,诊断准确就行。这种嘶哑的坚持,不是伟大,只是一个行业最低的底线。
三、医生,还有带血的拥抱
一个孩子因为和家人吵架,犯傻的选择了割腕。能看得出,孩子对生的渴望,因为她在父母不在的时候,问我同事一句“医生叔叔,我会死吗?”。同事用最朴实的语言告诉她,她的父母在门口哭的已经是稀里哗啦的时候。孩子也哇的一声,哭着抱着了同事!同事不敢松手,紧紧的抱住了孩子,他的白大褂,也染上了带血的手印!
看到穆旦那句"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突然想到了这个画面。没有过多的语言,只有“带血”的拥抱,但却诠释了什么叫无声胜有声!
做医生这么多年,渐渐明白:我们唱的不是动听的歌,而是用责任守护生命的歌。有时候是说不出口的沉默,有时候是沙哑的坚持,有时候是带血的拥抱。这一切,不是源于伟大,只是源于责任和担当!
祝所有考生心想事成!金榜题名!我也在医院,等待着未来的医生们,早日来和我一起,唱起这首并不动听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