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新闻客户端6月7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徐峰 通讯员 石婉琦整理报道)6月7日,2025年高考正式敲响考试铃,同往年一样,高考语文作文成为热议话题。考场之外,仍在高中课堂的孩子们对标高考作文题目写下同题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他想要给孩子们唱上一段,可是心里直翻腾,开不了口。
——老舍《鼓书艺人》(见全国一卷阅读II)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艾青《我爱这土地》
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穆旦《赞美》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有束光照亮华夏,有首歌传唱祖国
烟台四中 高二6班 姜润景
指导教师:唐薇
八十年时光匆匆而过,抗战的烟火早已载入史册。然而在老舍笔下艺人喉间翻滚的静默,艾青诗中鸟儿嘶哑的绝唱,穆旦文字中带血手掌的悲壮相拥中,拂去历史浮沉,这是民族脊梁被压弯的剧痛哀鸣,是民族向死而生的不屈不饶,是民族浴火重生的如释重负。吾侪青年站立于复兴之路的隘口,当以民族为重,直抵灵魂深处。
静默并非力竭,是吞咽屈辱的无声无息。当艺人已觉唱词中的忠孝节义,抵不过眼前孩子忍饥挨饿的痛苦。曲调里的山河壮阔,照不见家国破碎的满目苍痍。“不是不会唱,是不敢唱。”说出了多少人的心声?战火燎原,文士南渡,每个师生不停脚步,弦歌不辍于西南联大茅屋。炮火连天,文物南迁,各个官民拼死守护,留下文明传承的火种。他们以静默为碑,守护者文明最后的尊严。当屈辱化为苦涩的汁水融入民族的血液,那便是无法磨灭的世纪之痛。吾侪青年当自强,当不屈,当屹立不倒,努力托举明日之阳,不负先辈热血。
嘶鸣并非悦音,是身陷绝望的不屈呐喊。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的叹息化作寒风,他的泪水化作血河,于人们灵魂破碎处相通相融。艾青笔下“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以残缺之声穿透硝烟弥漫的长夜。君不见抗日时期《黄河大合唱》如惊雷炸起,唤起四万万同胞的怒吼。君不见延安窑洞的领导者,以浑厚之声召唤人民集聚共御外敌。君不见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高呼:“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于乱世英雄林立,他们为民族生存愿流其血,舍弃生,如利刃撕破黑暗,让民族看见自救的星火。吾侪青年也当以民族为重,以史为鉴,为正义发声,为不屈唱诵。
相拥并非屈从,是抬头见光的轻松自在。穆旦带血之相拥,终将个体微光聚集为照亮天地的火炬,在废墟之上重铸文明脊梁。往昔,你可见,当知识分子的手与农工带茧的手紧紧相握,当万千百姓用独轮车推出淮海战役的胜利,正是无数平凡的生命的悲壮相拥,撑起一个民族浴火重生的脊梁。今世,你可见,当新冠阴翳笼罩全球,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将生死置之度外,最终凝成坚不可摧的生命长城。它昭示着青年:复兴伟业不在云端,在相握的掌心温度里;不在颂歌中,在历史伤痕与未来蓝图的庄严缔约中。吾侪青年唯有以先辈血痕为印鉴,方能在新时代续写不愧历史的复兴华章。
八十年风雨如磐,精神火种不灭。以静默之心守护文明根骨,以嘶鸣之志开拓未来疆域,以相拥之怀温暖人间正道。如此,方能在历史的回响与未来的召唤间,铸就属于新时代的不朽脊梁。
责任编辑: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