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黄河大合唱》的旋律响起,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仿佛在音符中苏醒,那奔腾的不只是黄河之水,更是穿越86载光阴依然炽热的民族魂。
6月5日晚,延安大学与延安新区外国语学校以《黄河大合唱》为媒,举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授牌仪式暨《黄河大合唱》专场演出,将红色艺术基因注入思政教育血脉,标志着大中小学协同育人迈向新阶段。
活动由新区外国语学校副校长秦海林主持。
活动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始。
新区外国语学校校长张安平在致辞中说,《黄河大合唱》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此次演绎是对革命文艺经典的传承和致敬。他希望延外学子将个人梦想融入民族复兴征程,厚植家国情怀,争做时代新人。
延安大学党委副书记杨伟宏为新区外国语学校授“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牌匾,张安平校长接牌。
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院长李延俊介绍了《黄河大合唱》的创作始末和时代价值,他希望延外学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勤奋学习、健康成长,早日成为国之栋梁。
授牌仪式后,《黄河大合唱》专场演出拉开帷幕。延安大学鲁艺合唱团通过朗诵、混声合唱、独唱、齐唱和轮唱等形式,演奏了《黄河大合唱》的八个乐章:《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生动展现了中国人民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必胜信念和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
这场跨越86载的艺术回响,既是弘扬延安精神“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的生动实践,更是构建起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的“精神黄河”。当新时代少年与艺术经典隔空对话,延安精神的火种,正通过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强国一代心中燃成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