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歌剧话剧

高考同题作文|于沉寂中放歌,歌破长夜

发布时间:2025-06-08 16:45:03  浏览量:19

大小新闻客户端6月8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徐峰 通讯员 姜景阳整理报道)6月7日,2025年高考正式敲响考试铃,同往年一样,高考语文作文成为热议话题。考场之外,仍在高中课堂的孩子们对标高考作文题目写下同题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他想要给孩子们唱上一段,可是心里直翻腾,开不了口。

——老舍《鼓书艺人》(见全国一卷阅读II)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艾青《我爱这土地》

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穆旦《赞美》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于沉寂中放歌,歌破长夜

烟台一中 高二十六班 邢若涵

指导教师:烟台一中 宁炜

从老舍笔下的鼓书艺人心中翻腾着思索,到艾青诗中的飞鸟嘶哑着喉咙歌唱,再到穆旦以带血的双手拥抱同胞,人心之上沉重而又压抑的巨石从未挪动,反抗者行进的步音也从未停止。如此爱国之心,始于内心的翻涌,发展于不惧苦难的表达,终成为民族觉醒的精神力量,带领黑暗中的人民走向黎明。

鼓书艺人面对孩子们清澈的眼神时的“欲唱不能”,是集悲悯与哀伤为一体的情感的波澜,阻塞了发声的喉咙。如旧中国的众多有识之士,希冀着找到救亡图存道路,却因无数无形之手的压迫和束缚,只能默默探索。严复的沉默,是在众生未醒时翻译着国外先进著作,默默推动着思想解放,在人们心中敲响警钟;张謇的沉默,是在中国近代经济起步之时,默默推行“实业救国”,使发展民族经济的号角响彻人心。“沉默是一种积蓄力量的方式”。长夜中的沉寂,是思想与情感在深海中的双重奏,海水会吞噬声音,但波浪始终翻滚,拍打着人民的心房,冲击着苦难的桎梏,卷起爱国的浪潮。

艾青笔下飞鸟为土地的歌唱,正是真正的爱国者的表现。他们不会长久沉默,纵使声音嘶哑,也要为土地歌唱,使微弱的声音如长剑一般刺破黑暗,最终在磨难中表达对祖国深沉的爱。抗战时期,无数文人学者以笔为刃,用看似单薄却蕴含热血的文字唤醒民众,划破思想的牢笼;西南联大师生在敌机轰炸下坚持"弦歌不辍",用战火中微小的努力,掀翻夜幕。也许他们反抗不够清激昂,甚至伤痕累累,但正是这些“嘶哑的歌唱”,撑起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天空,推动着这个民族的精神觉醒。所谓爱国与反抗,正是如此,即使声音嘶哑,也要为祖国而歌,用溢血的喉咙唱破极夜,唱破冰寒,最终迎来黎明。

穆旦诗中用带血的手拥抱同胞,用行动歌唱,是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一如许许多多的爱国者与革命者,甘愿以血迹斑斑的手,托举起民族的未来。林则徐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谭嗣同高喊“各国变法无不流血而成”,这许许多多个体冲破沉默,甚至不在满足于嘶哑地歌唱,而是真正投身于反抗的事业,国家的建设,哪怕失去生命,也能用这份民族精神重塑身躯,并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呐喊冲破黑暗的四壁,在激昂的回音中辨别出正确的前进方向,带领人民和国家找到如极光般前路。

时光的纺车永不停转,我们沿着流动的长线继续前行。回望来路,那些沉默的思索、震耳的呐喊与无悔的牺牲,织就的不仅是历史,更是一种在黑暗中为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而歌唱精神。今天的我们,既要传承他们沉淀思想的智慧,更要延续他们为民请命的担当,以新时代青年独有的嗓音,继续为这片土地放声歌唱。

责任编辑:徐峰

标签: 作文 高考 穆旦 长夜 同题作文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