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歌剧话剧

雅州知府乾隆三十四年到雅州上任时候写的诗歌

发布时间:2025-06-08 19:28:33  浏览量:14

以下是对诗文的分段编辑、详细注释及白话翻译,采用分篇解析的方式以便对照阅读:

一、《次新滩遇王宜昌印川》

原文

司庖烹饪解娱宾,登楼王粲非吾耦,投辖陈遵有替人。

欲觅扁舟歌上峡,为君三日滞江滨。

中途邂逅更相亲,握手篷窗笑语频。

老至乐存真面目,病余强起旧精神。

听猿欲泣孤舟客,驱鳄还凭刺史臣。

见说新滩风浪恶,于今三载是平津。

注释

1. 司庖:指厨师,此处代指设宴款待。

2. 登楼王粲:东汉王粲避乱荆州,作《登楼赋》抒发怀才不遇,此处自比不为世俗所容。

3. 投辖陈遵:汉代陈遵好客,常锁客车轮留客(“辖”为车轴键),喻指友人热情可继先贤。

4. 上峡:指逆长江三峡而上,代指蜀地行程。

5. 邂逅:偶然相遇。

6. 篷窗:船舱窗户,代指舟中。

7. 听猿欲泣:化用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借猿鸣烘托漂泊哀愁。

8. 驱鳄刺史:韩愈任潮州刺史时作《祭鳄鱼文》驱鳄,喻指地方官除害安民。

9. 平津:平坦的渡口,喻指困境已解,世道平顺。

白话翻译

厨师备下佳肴款待宾客,我非王粲那般登楼伤怀的文人,幸有如陈遵般热情的友人相陪。本想驾扁舟唱着歌逆流上峡,却为君在江滨停留三日。

中途偶然相遇更觉亲近,手握着手在舟中笑谈不断。年老仍庆幸保留真性情,病后勉强打起旧日精神。听猿声凄切让孤舟过客落泪,幸有贤明刺史如韩愈般除害安民。听说新滩风浪险恶,但如今三年过去,这里已如平津般安稳。

二、《抵蜀都》

原文

扁舟万里岁将阑,系缆蓉城觅授餐。

门吏尚知前刺史,居人共说旧郎官。

锦江再至非来暮,蜀道重游不畏难。

却愧暂同羁旅客,日劳从事致猪肝。

注释

1. 岁将阑:年末,“阑”指尽。

2. 系缆蓉城:“蓉城”即成都,泊船后入城。

3. 前刺史/旧郎官:作者曾任蜀地官职,“刺史”“郎官”为泛称。

4. 锦江再至:再次来到成都,“来暮”用东汉廉范“廉叔度,来何暮”典故,喻百姓盼清官。

5. 从事:汉代州郡属官,此处代指下属。

6. 致猪肝:用汉代闵贡故事,贫士仅能以猪肝待客,喻生活清简。

白话翻译

万里舟行到年末,泊船成都寻处落脚。门吏仍记得我这前刺史,百姓还念叨着旧郎官。再次来到锦江并非百姓久盼,重游蜀道也不畏惧艰难。惭愧如今暂作羁旅客,每日劳烦下属备简餐。

三、《蜀都怀古》

原文

落落芙蓉锦水湮,到来恰值杪冬天。

孤怀不问君平卜,奇字还寻扬子玄。

灌柏封疆三古远,相如文檄八蛮宣。

君臣洒落常思蜀,更羡当时宰相贤。

注释

1. 杪冬:冬末。

2. 君平卜:汉代严君平隐居成都卖卜,喻指隐逸情怀。

3. 扬子玄:西汉扬雄(字子云),著《太玄经》,此处指寻访古籍奇字。

4. 灌柏封疆:都江堰周边古柏,代指李冰治水遗迹,“三古”指上古、中古、近古。

5. 相如文檄:司马相如作《谕巴蜀檄》宣谕朝廷德政,“八蛮”指西南少数民族。

白话翻译

芙蓉花零落,锦江水悠悠,我来恰好是冬末时候。孤独心怀不须问严君平占卜,却愿追寻扬雄笔下的奇字玄理。都江堰古柏见证三古封疆,司马相如的文檄传谕八方蛮夷。常思蜀汉君臣洒落风范,更羡慕那时贤明的宰相。

四、《重游感怀》

原文

三年托迹在蚕凫,此日重来兴益孤。

惯却丹青余空橐,已辞琴鹤只长须。

风尘面目添人老,崛强心情笑我愚。

自揣邯郸争便捷,恐教故步又全无。

注释

1. 蚕凫:古蜀先王,代指蜀地。

2. 丹青:指绘画(代指技艺),“空橐”喻两袖清风。

3. 琴鹤:宋代赵抃“一琴一鹤”赴任,喻清廉为官,“辞琴鹤”指卸任。

4. 崛强:同“倔强”。

5. 邯郸学步:典出《庄子》,喻模仿不成反失自我,此处自谦守旧。

白话翻译

三年间寄身蜀地,今日重来兴致更觉孤凉。看惯官场浮名,只剩空囊相伴,辞去琴鹤雅物,唯有长须萧疏。风尘仆仆催人老,倔强心性笑我愚顽。自思如邯郸学步求便捷,恐怕连故步也丢得全无。

五、《谒诸葛武侯祠》

原文

丞相祠堂锦水隈,一回瞻拜一徘徊。

勋名早自精诚出,问学还从淡泊来。

抱膝长吟甘畎亩,椎心泣血感风雷。

生平气象真儒者,宁比当时管乐才。

注释

1. 锦水隈:锦江边,指成都武侯祠。

2. 精诚:化用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 淡泊:取自《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

4. 抱膝长吟:诸葛亮隐居南阳时“抱膝长啸”,喻安贫乐道。

5. 管乐才:管仲、乐毅,战国名将,诸葛亮曾自比二人,此处反用,称其儒者气象更胜。

白话翻译

丞相祠堂坐落在锦江边,每一次瞻拜都徘徊难舍。功名勋业早从精诚中出,学问境界还从淡泊中来。当年抱膝长吟甘居田野,后来椎心泣血感动风雷。生平气象真是大儒风范,岂止堪比管仲乐毅的将才。

六、《雅州杂咏》

原文

锦官南去出临邛,黎雅群山翠色重。

巀嶪千盘围牧圉,崎岖九折绾提封。

平羌待渡春流急,严道停鞭暮霭浓。

驰檄往来多驿使,蛮荒廿载息狼烽。

注释

1. 雅州:今四川雅安,“黎雅”指黎州(汉源)、雅州一带。

2. 巀嶪(jié niè):山势高峻。

3. 牧圉(yǔ):牧场,代指边疆畜牧之地。

4. 九折绾提封:“九折”指九折坂(险路),“绾”指管辖,“提封”指疆域。

5. 平羌:平羌江(青衣江),“严道”为汉源县旧称。

6. 驰檄:传送公文,“狼烽”指边疆战乱。

白话翻译

从成都南行出临邛,黎雅群山翠绿重重。高峻山峦盘绕着牧场,崎岖险路连缀着边疆。平羌江边等待渡江,春水湍急;严道城外停鞭驻马,暮霭浓重。驿使频繁传送公文,蛮荒之地二十载战火平息。

七、《行部纪闻》

原文

行部轺辕百舍余,天家声教讫蚕凫。

蛮酋贡马从征役,番众输租附版图。

尚喜衣冠留朴速,更兼耕耨习勤劬。

民贫地瘠真堪恤,长吏廉能万姓苏。

注释

1. 行部:官员巡视地方,“轺辕”指官车。

2. 百舍余:行程百里,“舍”为三十里。

3. 声教讫蚕凫:朝廷德政达于蜀地。

4. 蛮酋/番众:指少数民族首领与民众,“输租”纳赋税。

5. 朴速:质朴,“耕耨(nòu)”指农耕。

6. 长吏廉能:地方官清廉能干,“苏”指民生复苏。

白话翻译

巡视地方车行百里,朝廷声威教化达于蜀地。蛮夷首领贡马听征,番民纳租归附版图。可喜百姓仍保留质朴衣冠,更兼勤耕劳作。此地民贫地瘠实在堪忧,唯有官吏廉能方能让百姓复苏。

总结与延伸

1. 文学价值:诗中融合思乡、怀古、吏治等多重主题,用典精当,体现清代文人“以诗证史”的创作特点。

2. 历史视角:涉及清代西南边疆治理(如土司制度)、蜀地交通(三峡、蜀道)、民俗风貌,可补地方志之细节。

3. 检索建议:通过识典古籍搜索《正颐堂诗集》卷十三/十七,结合作者查有梁年谱,可进一步考证诗中“前刺史”经历及时代背景。

标签: 诗歌 乾隆 雅州 雅州知府 陈遵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