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歌剧话剧

15岁上北大,25岁自杀,他留下一首诗火了数十年,很多人都会背

发布时间:2025-06-09 07:01:17  浏览量:16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结尾

在中国现代诗中,有一篇诗歌是大家极为熟悉的,这首诗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而写出这首诗的作者海子,也是被大家称为天才的存在。

然而这位人人称赞的骄傲,却选择在25岁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当时的海子虽然年纪轻,但已经有了不少的代表作,他还是大学的老师,可以说他未来的人生一片光明。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拥有大好前程的文艺青年选择结束生命呢?他的死又是否像大家猜测的那样另有隐情呢?

离开

1989年,有一个名叫査海生的年轻人独自去到了山海关附近的一条铁路上。也许你对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他还有另一个让人熟悉的名字,海子。

在去到铁轨的前两天,査海生才刚刚过完自己的25岁生日。他才25岁,人生真正的旅途才刚刚开始,有那么多新鲜美好的事物还在前方等待着他去探索。

可是,査海生却独自一人从工作的北京来到了山海关,在不时有火车经过的铁轨旁不住的徘徊着。

山海关是长城的起点,无数的诗人来到这里,感受它的壮阔无垠,写下流传千古的名句。

而查海生,衣着朴素,手里带着自己喜爱的书籍,沿着看不到头的铁轨,一步一步的走着。在这之前,他已经在这里徘徊了一整天。

他就这样在铁轨边走着。突然远处传来了火车的轰鸣声,査海生看着越来越近的火车,义无反顾的躺到了铁轨上。火车带走了他,却没能再把他送回来。

査海生在离开之前,还写了一封遗书,表明自己的死和任何人都无关。可是他的离世,还是引起了大家的好奇,一个才25岁的人,为什么会选择在美好的年纪仓促自杀呢?

关于原因,大家也是众说纷纭。有说他为情所困,难以自拔;还有说他在工作上遭遇了不公,被排挤打压,无处宣泄的。

各种猜测都有,但其中关系最大的,应该是海子的成长经历。

海子出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家里世代务农,虽然不富裕,但生活还算美好。

因为家里务农,所以他以后的人生道路也已经被规划好了,就是和父亲一样面朝黄土。

但是小时候的海子就展露出了不同寻常的天赋,那时的他就十分喜欢文学。

当时大家会把毛泽东主席说过的话给装订成册,各地的群众们会流行背诵他的话,还专门为这样的活动举办了比赛。

海子家自然也有同样的书,毛泽东的语录可以说是海子小时候最喜欢的读物了。

在海子四岁的时候,他的家乡所在的公社就举办了背诵比赛,比赛的 内容就是毛泽东语录中的话。

当时海子的父亲只是抱着他去看热闹,没成想台上提问的所有问题海子都能对答如流。刚好台上的一位选手回答完问题下台,海子就跑上了台。

当时他小小的个头,站在台上也丝毫不怯场。问他所有的问题他都能回答上来,赢得了大家的一片掌声。

最后,只有四岁的他获得了比赛的冠军。

自此,海子的父亲发现了儿子读书的天赋,为了不埋没儿子的天赋,他不再干扰儿子学习。在海子五岁的时候把他送进了当地的小学。

1974年的时候,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当地中学念书。尽管成绩非常优秀,但是海子的父母还是依照村子里的传统给他找了一个未婚妻。

女孩和海子是同村,两个从小就一起长大,关系也还不错。

也就顺理成章的在一起了,虽然刚开始并没有什么感情,但是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两个人还是渐渐生出了情愫。

只不过女孩的名字没有人知道,但是海子之后的诗歌中也提到过这段青涩懵懂的爱情。

虽然已经定了亲,但海子没有放弃学业。在15岁的时候,海子参加了那一年的高考,并且成功被北京大学法律系录取。

海子展现出的优秀让女孩望而却步。她明白海子不会永远的留在那个小村庄,自己和海子之间的鸿沟只会越来越深,于是两个人就分开了。

之后,海子就踏上了自己的求学之路。

爱好

海子在北京大学学习的是法律专业,本应该是一个需要冷静、敏锐的专业,但是海子从小的性格就是敏感脆弱的,他有着非常细腻的感情。

因此对于学业他虽然也在努力适应,但始终没办法全身心的投入进去。

在入学一年后,他认识了同样来自农村的骆一禾,两个人性格相投,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有一天在学校的图书馆,査海生读到了一本诗集。他被诗歌给惊呆了,诗中那描写的波澜壮阔让他沉醉,从此他就开始爱上了文学。

在大三的时候,那年海子18岁,也是他在北京大学学习的第三个年头。他对于知识的渴望让他把身边所有的一切都作为了研究对象。

因为诗歌,海子和骆一禾的关系非常好。经过骆一禾的介绍,海子又认识了西川。都说三个人的友谊太拥挤,这三个人可不一样。

他们在彼此的鼓励中创作了一篇又一篇优秀文章,开创了属于他们的是个之路。

在和诗歌结缘的同时,海子也开始对社会和精神世界进行反思和叩问。和好朋友一起谈论诗歌,聆听文学大家的讲座,是海子在大学时最常做的事情。

等到毕业的时候,海子第一次出版了自己的诗歌。因为当时海子的名气不算大,这一次的出版也没有太多的人知道。即便了解的人不多,海子还是决定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当时北大的毕业生还可以分配工作,海子在毕业后就被分到了政法大学做校刊编辑。

这份工作对于海子来说不算坏,因为在做编辑的这段日子里,是海子灵感迸发的阶段,他在这期间写出来多篇的佳作。

海子进入了政法大学工作,对于在老家一辈子务农的父母来说,就是个天大的好消息。海子这个让他们骄傲的海子再一次给他们带来了荣光。

后来,回到家乡过年的海子,看到父母的脸上浮现了骄傲的笑容,就像当年送他去北京上大学一样。

在做校刊编辑的日子无疑是清闲的,他每天和诗歌作伴,写下自己的愁思。但这样的日子也 没过多久,海子的工作再次被调动。

海子成为了一名讲师,教授哲学这门课。海子十分向往自由,但学校的生活又几乎与自由毫不沾边。时间久了,他越来越封闭,只有诗歌能唤醒一些他对生活的希望。

他在诗歌中写下自己无处抒发的孤独与迷茫。他没有升职当教师的喜悦,有的只是无尽的惆怅悲戚。

爱情

海子选择自杀,大家猜测的最多的就是爱情。海子短暂的一生有过两段爱情,她们的名字我们无从得知,海子给自己的女友起了代号,其中一位就代号B。

海子实在政法大学的时候邂逅了B小姐。B小姐也是政法大学的学生,父母也全是知识分子。在这样浓厚的文学氛围的熏陶下,B小姐对于诗歌有着别样的情感。

当海子在众人面前朗诵了一首自己写的诗后,B小姐就被他吸引了。她主动找到海子,和海子交流。

面对志趣一样的女孩子,海子和她很快就在一起了。在恋爱期间,海子的才华如同泉涌般冒了出来,写下了自己闻名于世的篇章。

后来B小姐的家里知道了他们的关系,表示强烈的反对。他们不管海子究竟多么的有才华,海子的家庭条件就是他们不满意的原因。

B小姐的父母不同意两个人在一起。在亲情和爱情之间,B小姐最终选择离开海子。

在海子心中,这段感情虽然无疾而终,但他仍然愿意怀念。

在找寻情感上的慰籍中,海子似乎总是遇到很多困难。在结束和B小姐的恋爱后,他又在信件中结识了H小姐。

H小姐和海子是笔友,两个人在书信中往来,交流情感。后来,海子对她产生了不一样的情愫。为了见H小姐一面,他选择去了西藏。

等见到了心心念念的H小姐后,打击又再次来袭。H小姐对海子并没有其他的想法,所以她拒绝了海子的追爱。

海子失魂落魄的回到了北京。将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放进了诗歌的创作中,完全不管外界的事情。

事业上的不顺和爱情上的无疾而终,让海子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关于海子自杀的原因,流传最广的是海子初恋离开他去到了深圳。海子为了追回她,就也去到了深圳。

可是等他 追到深圳的时候,女孩已经结了婚,有了自己新的生活。

心灰意冷的他回到了北京,面对朋友的关心,他装作若无其事,还写下了最为著名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可是两个月之后,他就带着自己亲手写下的书信,离开了世界。

结语

所有的人都对海子的离世感到惋惜,他还那么的年轻,未来有那么多的选择。我们很难理解海子的选择,因为我们体会不到他的情怀。

作为一名诗人,他的才华还没有完全的展示就宣告了结束。但是他用一场惊心动魄的离开赢得了大家长久的怀念,这是他拥有的幸运。

文 | ST

编辑 | 青橘罐头

参考资料:

纪念海子:想象他还活着的N种人生可能——人民网

界面新闻——我叫查海生,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界面新闻 · 影像

百度百科——海子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标签: 诗歌 北大 自杀 骆一禾 査海生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