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歌剧话剧

夫妻离婚后,谁是最后悔的那一个?过来人的回答,出奇一致

发布时间:2025-06-09 16:44:00  浏览量:16

在婚姻破碎的余烬中,后悔常如影随形。

那就不得不讨论一个问题,当婚姻破裂,夫妻分手之后,谁是最后悔的那一个?

这个问题你也可以去问一下身边的离婚人士,说不定他们跟我的回答是完全一致的。

我们听说过很多年轻的小情侣在分手之后明里暗里互相较劲,其实更成熟的“大人”也会如此。

不管一对夫妻因为什么原因离婚,最后大家肯定是要迎接新的生活的。既然走了不同的路,也就会有对比

当有一方发现离婚之后自己过得不好了,或者对方反而过得更好了,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会让人逐渐对离婚这件事产生后悔的心理。

这种事情不管是在现实还是在影视、小说作品中都比比皆是。

尤其是一些网络小说,特别喜欢通过某一方的后悔来制造冲突,进而给人传递出“废柴逆袭”的爽感。

该说不说这种剧情我是真喜欢看。

可问题是为什么离婚后过得不好会后悔呢?或者问,这种后悔的心态是因何而来呢

这其实是两种常见的、人人都有的心理学现象所导致的。

其一名为“下行比较”。这与人的自尊心息息相关,人往往会通过与别人的下行比较来强化自己的自尊心。

其二名为“认知失调”。一般离婚的原因都是觉得自己在婚姻中过得并不开心。

然而人发现自己哪怕是真离婚之后,也并没有像想象中快乐。

这就会让人产生认知失调,大致的内心想法类似这种:“哎?真是奇了怪了,怎么这日子越过越糊涂呢?”

这时候人就会对离婚产生后悔的心态,进而想重新开启另一段婚姻,或者找前任复合。

背叛、冲动等原则性错误导致离婚的人,常在恶果显现时坠入悔恨深渊。

就像严歌苓说过的那句话:“婚姻是一场严格的纪律”。

当这种只属于两个人的纪律被践踏时,“报应”也就如影随形了。

比起身体上的报应,来自内心的折磨才是真正能让人崩溃的。你一定见过有犯错的人,在与伴侣分开后,还要不依不饶去求得原谅的人。

可问题是他们难道不知道自己犯了多大的错误吗?明知道自己会被拒绝,为什么还要去“以身试法”?

其实我们可以将过错者的道歉理解为是一场“自我救赎的仪式”;

他们希望可以通过这种仪式来抵消掉从前的错误,进而抚平被后悔折磨到破碎的内心,或者是扭转让自己后悔的那些事实。

这种人往往会给人一种感觉,就好像道歉次数越多、说话越诚恳,就越能抵消掉自己从前的过错

这样做其实是南辕北辙,本末倒置了。

就如同《忏悔录》中写的那样:“忏悔不是为了被原谅,而是为了直面内心的阴暗面。”

因为过错的离婚者,不管是后悔也好,还是道歉,再或者卑躬屈膝求前任与自己重归于好,都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本。

先要反思自己才是重中之重,这种反思不是说给别人听的那种,而是一场只针对错误的“自我审判”。

其实前面提到的两种后悔的人,也可以被这种后悔原因所概括。

不管是计较前任和自己到底谁过得好,还是因为错误而离婚想求得前任的原谅,这些都证明着当事人没有放下,对婚姻的失败难以释怀

如果能释怀,也就不会将目光聚焦于离婚之后到底谁过得好的这个问题了。

问题本身已经没有意义了,前任过得好不好跟你有什么关系呢?第二种也一样,最可怕的审判已经发生了,后悔又有什么用呢?

要解答人为何不能释怀,我们要了解两个概念——“沉没成本”和“情感高利贷”。

即便婚姻不幸福,两人分道扬镳,但大家也都是为彼此、为婚姻和家庭付出过的。

可明明付出了这么多,最后却落得个婚姻破裂的下场——这就是沉没成本给人的杀伤力。

如果只关注沉没成本,就会深陷后悔的泥潭无法释怀。

第二,什么是“情感高利贷”?说白了,就是人在前任身上付出的成本、情感,这些都会在人的潜意识中变成借给对方的“高利贷”

而如果对方没有用金钱、态度或是情感来“还款”的话,人就会一直对离婚这件事抓住不放,久而久之也就成了深渊的“奴隶”。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已婚者的快乐仅是婚姻的开头,其全部意义蕴藏在家庭生活中”。

我们也总是将婚姻理解为爱情的坟墓,但同时它也是一个家庭和两个人“新生命”的开始。

这些由爱而生的东西就是一株株萌蘖的新芽,需要用爱来浇灌。

想到这一点你也要在若干个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的夜晚体会到:婚姻不是浪漫的即兴演出,而是需要用温情之后才能绽放的鲜花

所以如果能让日子越过越好,就不要离婚。

而如果真的过不下去,也一定要想清楚,不要和自己后悔的机会。

-The End -

作者-思婷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标签: 夫妻 离婚 严歌苓 高利贷 余烬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