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歌剧话剧

青衿之志 履践致远丨戍路长歌——马鬃山下公路人的坚守

发布时间:2025-06-09 17:01:14  浏览量:24

在河西走廊西端,马鬃山横亘于甘肃省与蒙古国边境,呼啸的北风与细碎的砂砾编织成这片土地永恒的底色。这里没有都市的霓虹与喧嚣,只有如黑色丝带般绵延的公路,在戈壁中蜿蜒向前。三十余载时光流转,一批又一批公路人从四面八方奔赴而来,他们用青春作笔,以汗水为墨,在荒芜的大漠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初遇戈壁:风沙中的青春印记

在马鬃山的第一晚,蜷缩在漏风的土坯房里,23岁的蒋世宏把羊皮袄蒙在头上,眼泪砸在干涩的嘴唇上。

1994年8月,这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跟着老师傅们坐着颠簸的卡车,在戈壁滩上晃了整整一天。车窗外,除了灰黄色的砂石和远处轮廓模糊的马鬃山,看不到一丝人烟。抵达养管站时,夕阳把几间破土房的影子拉得老长,墙根还结着去年的盐碱霜。当晚,几个小伙子挤在一间土炕上,炕席下的沙土硌得背疼,门缝里灌进的风卷着细沙,在油灯下跳成浑浊的雾。蒋世宏数着房梁上的裂缝,听着窗外狂风的呼啸声,直到后半夜才迷迷糊糊睡去。

那时的马鬃山公路段,管养着4条砂石边防路,最长的一条延伸到中蒙边境。每天清晨,蒋世宏和工友们扛着铁锨出门,在漫天黄沙中平整路面、挖排水边沟。戈壁的太阳像火盆,铁锹把烫得握不住,他们就用破布缠几层接着干。到了冬天,狂风卷着砂砾打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疼,呼出的气在睫毛上结成冰碴。

最艰难的是“循环战”:刚修好的路面,一场大风就积满沙子;刚挖好的边沟,一场暴雨就被冲垮。有一次,蒋世宏和工友们连续清沙三天,手掌磨出的血泡破了又结茧,最后连铁锨都握不稳。收工后,他看着自己满是裂痕的双手,突然想起临出发前母亲塞进行李的护手油,还安静地躺在枕头底下。

岁月坚守:平凡岗位上的细碎牵挂

2024年3月,G215线马口段的风沙比往年更猛。

技术负责人蒋博蹲在防风固沙带施工现场,沙尘打在脸上沙沙作响。这是他驻守马鬃山的第8个年头,也是他第一次缺席母亲的生日。三天前,家人打来电话说母亲又犯了腿疼,此刻他口袋里还装着给母亲买的止疼药,却只能趁着午休间隙,在信号时断时续的戈壁滩上,给母亲发一条“注意身体”的短信。

和蒋博一样,28岁的冯爱龙手机里存满了孩子从出生到学会走路的片段。但当孩子第一次在视频里喊“爸爸”时,他正趴在路基下检查涵洞,等忙完点开视频,那声奶声奶气的呼唤已经被风沙声盖住了。统计员苏志伟的手机壁纸还是几个月前和妻子在嘉峪关的合照,繁重的养护任务,让他只能在每月一次的“出山”时见上一面,每次分别时,妻子总要把他的行李箱塞得满满当当,生怕他在戈壁吃不饱。

这场“交通强国”项目的硬仗打了120天。白天,他们顶着正午高达40℃的高温埋设防沙障,汗水浸透的工服干了又湿,结出一片片盐花;夜晚,蜷缩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听着狂风拍打帆布的声音,用冰凉的矿泉水泡开泡面。当第12公里防风固沙带完工时,蒋博摸着脸上新蜕的皮,笑出了眼角的褶子——这片由防风抑尘网和梨树枝组成的“绿色防线”,终于让肆虐的黄沙服了软。

暴雨如令:720小时的昼夜坚守

2024年8月30日的暴雨,像一盆冷水兜头浇在马鬃山公路段所有人头上。

应急值班电话骤响:G7京新高速白明076桥桥台护坡被洪水撕裂,G215线K30-K64段路基塌陷!党支部书记祁世海一声令下:“大家跟我上!”在桥涵抢险现场,他带着队员们用沙袋堆起临时防护墙,铁锹与砂石碰撞的火星,在漆黑的雨夜里一闪而过。连续18个小时的奋战后,当第一缕晨光爬上地平线时,祁世海瘫坐在沙袋上,看着自己泡得发白的手掌,突然想起孩子们昨天在电话里说:“爸爸,暑假都已经快结束了,您什么时候回来陪我们玩?”

在温差二十多度的环境下,白天晒得发烫,晚上冷得直打哆嗦,技术员程凯攥着水准仪在泥泞的路基上来回奔走,他的嘴唇已经干裂渗出血丝,在这里一口热饭、一杯热水都变成了奢侈品,整整24个小时,他只啃了两块压缩饼干,喝了半瓶掺杂着雨水的矿泉水。等到水毁抢修告一段落,他摸出手机,发现女友发来十几条消息,最后一条是凌晨4点的:“听说你那边下大雨,一定要注意安全。”

这场与洪水的拉锯战持续了将近两个月。当G7京新高速最后一处水毁点修复时,祁世海看着镜子里自己黝黑的脸,突然笑了——不知道自己回家后,孩子们还能不能认得出自己。

戈壁温情:风沙中的温暖注脚

在马鬃山,最温暖的时刻总藏在风沙里。

晨光漫过群山点亮戈壁,他们徒步登上碉堡山,在山顶展开一面鲜艳的红旗,无人机镜头里,红旗在风中翻涌如浪,橘色的身影勾勒出戈壁最动人的脉络。

暮色浸透戈壁笼罩工区,宿舍大厅外飘出动人歌声,年轻的副段长姜帆拿着麦克风,沙哑的嗓音混着窗外的风声哼起民谣。姑娘们迎着晚霞踏着舞步旋转,扬起的尘土在夕阳里像金粉一样闪烁——那是她们散落在戈壁的青春碎片。

夜幕垂落星河铺满苍穹,听着老一辈公路人讲述着他们的青春往事。“那年头,咱们46个人挤在漏风的土坯房里,油灯一吹就灭,屋外的狼嚎听得人脊背发凉……”星河流转间,那些被困暴风雪、靠拖拉机冷却水续命的故事,与远处G7京新高速穿梭的车灯交叠,汇成流动的光河,像极了他们30多年前第一次见到的马鬃山星空——那么远,又那么亮。

曾经用脚步反复丈量的砂石路,如今早已化作流光溢彩的坦途。被风沙打磨的岁月里,有人把体温融进冻土,有人将牵挂埋进路基,所有无声的坚守都化作永不褪色的印记,深深镌刻在这片滚烫的戈壁。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当年的青春少年或已鬓染霜雪,但他们用热血与汗水浇筑的道路,永远闪耀着动人的光芒。我们也将永远记得,是谁把青春夯进了这片滚烫的戈壁,在荒漠中铺就出通向未来的坦途。

石璐

标签: 马鬃山 青衿 履践 戈壁 蒋博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