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美学其实就是这样诞生的,无论是美国作家阿恩海姆所提出的“异质同构”,还是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默所提出的“运动视觉”,其实都隐含了这个意思。还有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所提出的“有意味的形式”,就更是。诗歌的形式美给诗人提出了并不算过分的要求:不要只是简单地分行,简单的分行连两岁的孩子都会,反正不用通过学习都会,连低能儿都会。有些人懒得在分行上动心思下功夫,总是一竿子到底,并且已经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改不了的习惯,说到底就是懒得在诗歌的建筑美学上下功夫。而这诗歌的建筑美学,却是相当忽视不得。
就是说,一位诗人首先应该是一位艺术设计师兼艺术建筑师。即使你的思想的钢筋和情感的水泥再好,堪称世界一流,如果只是呆板的建筑、形象,诗歌的魅力也会大打折扣。形式美,也即诗歌的形象,总是离不开跨句和抛词、意象安置和语象切割、长呼吸和短呼吸的调配等,不少诗人懒得读书,即使读,也懒得读有硬度、高度和深度的书。知识结构,其实比写诗本身更重要,知识结构强化了,很可能一个生命个体本身就是一首诗,最起码包含了诗的成分。
并州新闻 谭延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