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歌剧话剧

部分农村“白事大办”,让道士富的流油?

发布时间:2025-06-09 21:43:24  浏览量:25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大家印象里,农村道士大多是凭借传统手艺,在红白喜事上帮衬邻里,赚点辛苦钱。可我安徽老家出了个“传奇”道士,姓肖,据说靠着丧事成了村里人人皆知的“暴发户”,在县城给儿子买了小洋楼,还添了跑车,这事儿你们敢信?

图片来源于网络

肖道士第一次引起大家注意,是村里李大爷的丧事。以前村里办丧事,道士也就走个传统流程,敲敲锣、打打鼓、念念经,一天下来,辛苦费千儿八百的。可那次,肖道士带来了一个大阵仗。他不仅请了一帮“专业团队”,有吹唢呐的、唱挽歌的,还弄了各种花里胡哨的新式道具。这场丧事办得热热闹闹,家属满意得不得了,最后一结账,好家伙,给了肖道士一万多块。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开始,大家还只是当作个例。可后来,只要村里有丧事,肖道士必到,而且每次收费都不低。渐渐地,风言风语就传开了。有人说他是抓住了家属的心理,觉得丧事办得越风光,对逝者越孝顺。也有人怀疑他是不是有什么“猫腻”,毕竟这收费比以前高太多了。

我好奇去打听,发现肖道士还真有一套“生意经”。他很会和家属沟通,总能准确地拿捏他们的心思。比如,他会说一些逝者生前的遗憾,然后推荐一些“特殊服务”,说能让逝者走得安心。家属们悲痛之下,往往就容易被说动。而且,他的团队分工明确,每个人都训练有素,表演得十分专业,让人觉得这钱花得值。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这事儿仔细想想,总觉得有点变味。传统的丧事本是对逝者的缅怀和尊重,现在却好像成了肖道士赚钱的商机。在农村,大家收入本就不高,一场丧事下来,不少家庭要承担不小的经济压力。肖道士这么做,虽然满足了部分家属“风光大葬”的心理,可也让丧事的意义渐渐偏离了初衷。

更让人深思的是,这种现象反映出农村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冲击下的迷茫。我们在追求传统习俗传承的同时,该如何避免过度商业化,让这些习俗真正回归到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亲情的珍视上呢?肖道士靠着丧事过上了好日子,可留给我们的,是对农村传统丧事文化何去何从的深深思考。

标签: 挽歌 农村 道士 生意经 红白喜事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