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歌剧话剧

墨染唐风,品【牟融】诗歌中的生命长歌

发布时间:2025-06-10 05:26:00  浏览量:17

文/诗词

唐诗的星河璀璨夺目,在众多闪耀的诗星之中,牟融虽如隐于云雾的孤月,却以其独树一帜的诗风与深沉细腻的情感,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位生卒年与籍贯皆成谜的诗人,一生未入仕途,却与张籍、欧阳詹等文坛名流频繁唱和,以笔为舟,在七律的长河中悠然泛舟。

他的诗作,或描摹困窘人生的怅惘,或抒发送别挚友的深情,或勾勒山水田园的雅趣,字里行间流淌着清丽闲雅的气韵,如潺潺清泉,浸润着读者的心灵。让我们一同走进牟融的诗意世界,品读三首经典诗作,探寻千年之前的情感共鸣与生命哲思。

一、《写意二首·其一》

——【困顿中的精神突围】

寂寥荒馆闭闲门,苔径阴阴屐少痕。

白发颠狂尘梦断,青毡泠落客心存。

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

醉后曲肱林下卧,此生荣辱不须论。

推开诗歌的门扉,扑面而来的是浓稠如墨的寂寥气息。荒僻的馆舍大门紧闭,无人问津的小径被青苔肆意侵占,偶有几处浅浅的屐痕,更衬得四下冷清。“白发颠狂尘梦断”,诗人以白发自喻,曾经的疏狂不羁早已被岁月与现实消磨殆尽,那些壮志凌云的梦想,如同破碎的镜花水月,消逝在尘世的风烟中。“青毡泠落客心存”,纵使生活困顿潦倒,如那渐渐褪色的青毡般落魄,可心中那份文人的傲骨与对往昔的眷恋,却始终未曾消散。

但牟融并未沉溺于悲戚的泥沼。“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他抚琴弄弦,以伯牙子期般的知音之叹,寄托内心的孤寂;举杯邀月,与清风共饮,在这天地间寻得一方精神的净土。“醉后曲肱林下卧,此生荣辱不须论”,酣醉之后,随意枕臂卧于林下,将世间的荣辱得失抛诸脑后。这份豁达超脱,是在历经沧桑后的顿悟,更是对自由精神的执着追寻。在困顿与超脱的交织中,展现出生命不屈的力量与灵魂的高贵。

二、《陈使君山庄》

——【田园牧歌里的诗意栖居】

新卜幽居地自偏,士林争羡使君贤。

数椽潇洒临溪屋,十亩膏腴附郭田。

流水断桥芳草路,淡烟疏雨落花天。

秋成准拟重来此,沉醉何妨一榻眠。

这首诗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将陈使君的山庄之美娓娓道来。陈使君新选的居所,远离尘世喧嚣,偏居一隅,这份宁静与清幽,引得文人雅士纷纷称羡其择居的智慧与贤明。“数椽潇洒临溪屋,十亩膏腴附郭田”,几间屋舍潇洒地依傍溪流而建,城郊十亩肥沃的良田,勾勒出一幅自给自足、悠然闲适的田园生活图景。

“流水断桥芳草路,淡烟疏雨落花天”堪称神来之笔。潺潺流水,横卧的断桥,芳草如茵的小径,烟雨朦胧中,落花随风飘零,淡雅的烟雾与细密的雨丝交织,如梦如幻。这如诗如画的景致,不仅是对山庄环境的生动描绘,更暗含着诗人对世外桃源般生活的向往。诗末“秋成准拟重来此,沉醉何妨一榻眠”,诗人迫不及待地约定秋日丰收时再来此地,哪怕沉醉不醒,也要在此酣眠,足见对山庄的痴迷与眷恋,也将对闲适隐逸生活的憧憬推向高潮。

三、《送徐浩》

——【离别的深情与孝道的赞歌】

渡口潮平促去舟,莫辞尊酒暂相留。

千里好山青入楚,几家深树碧藏楼。

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满头。

离别,是古诗词中永恒的主题,而牟融的这首送别诗,以其真挚的情感与巧妙的构思,令人动容。诗的开篇,便将读者带入渡口送别的场景。潮水涨满,催促着船只启程,诗人急切地挽留友人:“莫辞尊酒暂相留”,一杯薄酒,承载着千言万语,道不尽的是依依惜别之情。

“千里好山青入楚,几家深树碧藏楼”,诗人宕开一笔,描绘友人此去途中的山水风光。千里青山绵延,直至楚地,茂密的树林中,隐约可见几处楼阁。这壮阔而清幽的景色,看似在写风景,实则以乐景衬哀情,让离别的愁绪愈发浓重。

“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满头”,笔锋一转,点明友人归心似箭的缘由。诗人深知,徐浩之所以如此急切地踏上归途,是因为家中白发苍苍的父母正翘首以盼。“椿萱”代指父母,“雪满头”的比喻,既生动地刻画出父母年迈的模样,也饱含着对友人孝心的理解与赞美。整首诗情景交融,将离别的不舍、对友人的牵挂,以及对孝道的歌颂,融为一体,真挚而动人。

结语

在唐诗的宏大叙事中,牟融的诗作或许没有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奔放,也不及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但他以细腻的笔触、独特的视角,书写着平凡生活中的真情实感。无论是困顿中的超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还是离别的深情,都如同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串联起他丰富的情感世界。

尽管其诗集的真伪曾引发争议,身世也迷雾重重,但这些诗歌所承载的情感与美感,历经千年岁月的淘洗,依然熠熠生辉。它们跨越时空,在今天依然能触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喧嚣的现代社会中,寻得一份诗意的栖居与精神的慰藉,在唐诗的星河中,永远闪耀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

标签: 诗歌 生命 墨染 牟融 墨染唐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