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眉300元一只,红靛颏260元!”近日,人民日报记者暗访西安多个花鸟市场,揭露惊人一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喉歌鸲、画眉鸟等被公然叫卖,捕鸟网在野外肆意架设,甚至有燕子惨死网中。报道引发轩然大波后,西安市连夜启动专项整治,12名嫌疑人落网,3家违规市场被关停,200余只野生鸟类重获自由。
暗访直击:保护动物明码标价,捕鸟网成“死亡陷阱”
5月25日,记者在长乐花卉博览园鸟市看到,二三十个摊位公然售卖红喉歌鸲、红胁绣眼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价格从15元的金翅雀到800元的凤头百灵不等。更触目惊心的是,鄠邑区渭南村的树林里,两张巨型捕鸟网横跨10余米,一只燕子被网线刺穿致死,另有多只候鸟被困挣扎。
“这些鸟都是刚从田里逮的,一天能抓十几只。”一名鸟贩子向记者透露,他们凌晨下网、上午收鸟,通过微信群联系买家,甚至通过快递寄送“生鸟”。志愿者指出,野生鸟类被捕后存活率不足10%,多数因应激反应或受伤死亡,而活下来的则被高价转卖至全国各地。
西安雷霆行动:九部门联合执法,全链条斩断灰色产业链
6月9日,人民日报报道刊发当天,西安市紧急召开九部门联席会议,成立专项工作专班,启动为期一个月的拉网式排查。执法人员直奔长乐花卉博览园,逐一核查鸟类“身份证”——脚环编号和二维码标识,对无合法来源的绿颊锥尾鹦鹉等立即没收放生。
“售卖必查、违法必究!”检查组现场向商户普及法律后果,强调非法交易国家保护动物最高可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截至目前,全市已关停3家违规市场,拆除野外捕鸟网20余处,抓获12名嫌疑人,查获画眉、红喉歌鸲等野生鸟类200余只。
深层痛点:违法成本低、监管存漏洞,如何根治顽疾?
“一只画眉评估1000元,鸟贩子每次只带2只,即便被抓也达不到刑事立案标准。”志愿者向宇飞指出,部分商贩钻法律空子,将大量鸟类藏于库房,通过“化整为零”逃避打击。更隐蔽的是,短视频平台上,捕鸟网、诱捕笼等工具以“防鸟网”“果园用品”为名公开售卖,甚至用“补鸟”等谐音字规避监管。
对此,西安明确将强化行刑衔接,对涉案金额超5万元的案件移交司法机关,同时建立“清山查套”长效机制,组织护林员、网格员每日巡查山区。“我们将彻底取缔非法交易市场,通过‘爱鸟周’等活动提升公众意识,从源头切断需求。”西安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负责人表示。
“这些鸟儿本该在天空飞翔,而不是被关在笼子里。”西安爱鸟人士张女士说,希望执法部门不仅打击线下市场,还要整治网络交易和物流渠道,全链条铲除灰色产业链。有市民建议,可借鉴鄠邑区经验——通过无人机巡查和有奖举报,让非法捕猎无所遁形。
当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沦为“商品”,当捕鸟网遍布山林,暴露出的不仅是个别商贩的贪婪,更是监管的缺位。西安此次雷霆行动值得肯定,但要彻底根治顽疾,还需从法律完善、技术监管、公众教育多管齐下。毕竟,保护野生动物不是口号,而是关乎生态安全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