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歌剧话剧

解码生命的攀援之诗——读懂大槐树《致凌霄》的三重维度

发布时间:2025-06-09 19:07:19  浏览量:13

评论作者:唯有天汉(伍宏贤)

大槐树的《致凌霄》以凌霄花为叙事,打破咏物诗的常规框架,在自然物象与人文哲思的碰撞中,编织出一首关于生存智慧、精神信仰与生命价值的深邃诗篇。若要读懂这首诗,可从意象解构、哲学思辨、情感脉络三个维度层层深入。

一、意象解码:凌霄花的人格化蜕变 诗歌开篇以“灼燃”“攀援”“点燃浮云”等极具爆发力的动词,将凌霄花的生长习性转化为充满生命力的意象符号。“焰火”象征着激情与热烈,“信仰”赋予攀援行为神圣感,“高出天际的梦想”则突破现实高度,构建出精神层面的宏大图景。“鲜红的汁液”既是植物的自然特征,又隐喻着永不褪色的初心,诗人通过通感手法,将凌霄花从单纯的植物意象升华为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精神载体。

二、哲思透视:依附与独立的辩证 诗歌中段展开对凌霄花生存方式的哲学思辨。“附木而上是一种智慧”“借势而立是你生存的哲学”,诗人摒弃世俗对“依附”的偏见,以理性视角肯定其策略性与智慧性。但笔锋一转,“身影悲伤了暮色”又流露出对这种生存方式的复杂情感,暗示个体在借势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孤独与误解。诗中“托举希望,就是托举自己”“依附不是独角戏,而是双向奔赴”的论断,打破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揭示出生命的本质是相互依存、彼此成就,赋予“依附”以共生共赢的全新内涵。

三、情感脉络:从孤独坚守到精/神共振 诗歌以凌霄花的孤独境遇切入,“没人懂你”道出奋斗者不被理解的普遍困境。然而,诗人并未沉溺于悲情叙事,而是将笔力转向“双向奔赴”的温暖:“你给了我支撑,我用血色的激情回你”,将个体的奋斗升华为群体的共鸣。结尾处,“用还未弯曲的脊梁,借你点燃自己”,实现了从物到我的精神传递,诗人以凌霄花为火种,重燃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完成了从咏物到自励的情感升华。

大槐树的《致凌霄》恰似一面棱镜,既折射出凌霄花在自然中顽强生长的姿态,也映照出人类在社会中追寻价值的精神轨迹。通过意象的隐喻、哲学的思辨与情感的共鸣,诗歌最终超越了物象本身,成为一曲献给所有在困境中坚守、在协作中成长的生命赞歌。读懂这首诗,便是读懂生命在攀援中绽放的勇气与智慧。

最后赋原文如下:

《致凌霄》

灼燃是你的焰火

攀援是你的信仰

把浮云点燃是你高出天际的梦想

无论是加厚的风还是云

都能从你鲜红的汁液里

流淌出原始的初心

附木而上是一种智慧

只是身影悲伤了暮色

借势而立是你生存的哲学

不忘记攀援是你全部的意义

托举希望

就是托举自己

不须要向天空来证明

依附与索求不是目的

你的亮丽是时光的付与

没必要把带血的记忆

写在自己的诗里

你的肢节

在风的坚韧下弯孤挺刃

只有云能读懂你奋斗的足迹

奔流与穿越荒芜

不是人间罕有的奇迹

而是大写的倔犟与不屈

也许没人懂你

但依附从来不是独角戏

是双向奔赴中的联袂

你给了我支撑

我用血色的激情回你

假如有一天面对凄风苦雨

你种下的誓言

你冷凝的血色

会让璀璨的星群低语

今天

我用还未弯曲的脊梁

借你点燃自己

点燃你带着血色的脚印

重拾生命的意义

………

乙巳年夏五月十三日写于城固

标签: 诗歌 生命 托举 凌霄花 凌霄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