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楚歌,意思是四面八方都响起了楚人的歌声;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陷入绝境。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楚汉争霸时期,刘邦与项羽在荥阳、成皋一带反复拉锯数年。在此期间,刘邦派韩信开辟第二战场,先后攻占西魏国、代国、赵国和齐国,降服燕国,从而在战略层面对西楚形成了东西夹击之势,又屡屡派兵深入楚军背后,配合彭越袭击楚军粮道,焚烧楚军粮草。
尤其是韩信攻占齐地后,灌婴率兵南下深入西楚腹地,攻占了包括楚都彭城在内的大片领土,西楚北部几乎全部沦陷,严重动摇了项羽的统治,而彭越也趁机攻占东郡东部,彻底切断了前线楚军的粮道,以致前线的项羽已经无力再战。
汉四年(前203年)九月,项羽迫于形势,与刘邦签订盟约,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平分天下。之后,项羽开始领兵东返,刘邦本也打算撤军,但在张良和陈平的劝说下,还是选择了撕毁和约,率兵追击项羽。
项羽本欲向南退往九江郡,但刘邦却派刘贾率兵南下,配合英布抢在项羽南下之前夺取了九江郡,断绝了项羽的退路。项羽只好改变策略,决定向东撤往会稽郡,却又遭到英布、刘贾的阻击,再加上刘邦的追击,为了避免军队溃散,他只能被迫退入垓下城,决定与追兵决一死战。
汉五年(203年)十二月,在会集了韩信和彭越的军队后,垓下的汉军已达三十余万,而项羽手中只有人困马乏且缺少补给的十万楚军。
项羽在短暂休整后,率兵背城列阵,与汉军展开决战。韩信则将汉军分为五部分,其中以孔藂为左翼、陈贺为右翼,自己亲率中军,刘邦率军坐镇后方,周勃和柴武则作为预备军布于刘邦军后方待命。
韩信先率中军前锋与楚军交战,然后佯装不敌、且战且退,诱使楚军向前推进,然后由孔藂、陈贺率兵自两翼杀出,绕到楚军侧后发动攻击,而韩信率领的中军前锋在与中军主力会合后,也随之发动反扑,楚军在汉军的三面夹击下惨遭战败,项羽只能率领败军退入垓下坚守。
项羽率兵退入垓下后,韩信派兵将垓下城团团包围,为了避免楚军做困兽之斗,韩信选择了围而不打,先行瓦解楚军士气,从精神层面彻底击溃楚军。
为此,韩信命汉军中的楚人于夜间高唱楚歌,一时间垓下城外楚歌四起,项羽听到四面传来的楚歌,不禁吃惊地说道,“刘邦已经全部占领楚地了吗?为何汉军之中的楚人这么多?”
楚军将士们在外征战数年,思乡之情溢于言表,加之如今身处绝境,不知道是否还能返回家乡,听着城外传来的熟悉歌声,楚军将士的思乡之情彻底被点燃,士气顿时低到了极点。
项羽在巡视了一番军营后,知道以如今楚军的士气,已经无法再作战了,于是在与虞姬告别后,项羽率领八百名亲兵,于清晨突围而走,刘邦得知消息,命令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击。
项羽本已突出重围,却又因迷路被农夫故意诱入沼泽,结果被汉军骑兵追上,虽然凭借勇武,项羽一路杀到了乌江边,但在军心溃散,民心已失的情况下,自知东山再起无望,又不愿隐姓埋名的他,最终选择了自尽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