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命草评诗
第617首
一个卖鱼的诗人
文/罗秋红
傍晚,阵雨先于暮色袭来
街道萎靡不振。卖鱼的诗人,
躲在墙角边撒尿
生殖器与墙上丝瓜藤
有了循环彼此的韵味……
异教徒的孩子,用生殖器
与丝瓜藤,架设了
一座桥。准备在桥下,
用意念造一座厕所,
免得天气闷热尿骚臭,
丧失时间概念。
此刻,他回到摊位前
拿一张报纸,走向接生婆
他问:卖馒头的小高
生的是男孩还是女孩?
接生婆说:“生的一个
躲墙角边撒尿的诗人。”
他兴奋地掏出笔写下:
“一个卖鱼的诗人,
被接生婆抓住了把柄”。
(原载《国际诗歌翻译》总第109期)2023年2月8日)
古语有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人对卖鱼人墙角撒尿的不文明行为进行了辛辣的抨击,同时,引发人们对社会民生问题的思考。从理性层面思考,人有三急,屎尿屁,这是最普遍的生理性需求,如此直白地描述,是要我们正视人的新陈代谢,而卖鱼人周围应急场所的缺失,也是导致一些人随地小便不文明行为的间接原因。诗人一方面揭露了不文明行为,一方面揭露了社会民生设施的不到位。诗歌意象链接很有新意,其诗境令人过目不忘,很有冲击力,或许会对洁癖重的人造成一定的不舒适感,正是这种不舒适感,我们才能深刻体会诗中接生婆对卖鱼人的反感。诗人使用了一些极具生理冲击力的词,以及特殊的构思,仿佛是为了消解这不文明的尴尬,诗中架设的那座现实与理想的桥,将人性反映得足够彻底。诗中接生婆的调侃,既是提醒诗人注意自身形象,也牵出对生存叩问的探寻,这也是提醒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先看第一节,诗人通过阵雨、暮色、街道,仿佛要构筑一个隐蔽的场景,为卖鱼人的不文明遮丑。接着写卖鱼人在做不文明行为时,诗人的想象力也是天马行空,借生殖器和丝瓜藤暗示了生命的循环,这一组合意象的加入,及立意的拔高,稍微缓解了不文明行为的不适感。然而,新的意象“桥”和“厕所”出现了,诗中用意念造桥和厕所,都是为了化解尴尬。这句“免得天气闷热尿骚臭,丧失时间概念”,味道的散发需要一定的时间,加上闷热特殊的天气,就更难消除了。这里“丧失时间概念”,将人的思维挪用到物质上,暗示了尿骚臭的持久。这一节,通过制造问题,化解尴尬,本质上是对不文明行为的揭露和谴责。
接着是第二节,第二个场景的描写,有人物,有事件,还有对话,诗人特意设定接生婆这一人物,和卖馒头的小高,或许是为了引导读者从生理到生命的转化,生理之急和生命之急,这都是不可忽视的。无论如何,卖鱼人手拿报纸,转移话题及视线,同样是为了缓解自己造成的尴尬局面。按照现在的思维来看,在大庭广众之下做不文明行为等于是社死。或许,卖鱼人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结尾处,卖鱼人与接生婆的答非所问,以及卖鱼人化身诗人的举动,皆为消除面对面的尴尬。二者巧妙地转换,将问题抛出,更加深了人们对不文明行为的厌恶态度。
从这首诗延伸来看,问题的背后还有看不见的问题,将矛头从个人问题转移到社会问题,孰重孰轻,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从诗中不断构思化解矛盾的情形来看,诗人更倾向于对问题的解决,这才是大众最关切的地方,也是问题的根本。此诗不仅揭露了不文明社会现象,更是对公共职能部门的呼唤。诗中从生理性需求到生命的转化,也是一个比较独特的连接点,拓宽了读者思考的空间。结尾出其不意的对话,既化解了尴尬,又增添了审美趣味,将读者引向另一智力空间。这首诗构思独特,多种意义的混合,处理得游刃有余,突显诗人的文字功底和对感觉意象的拿捏能力。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如果您有值得推荐的诗歌,欢迎留言告诉我,一同欣赏,共同进步。我是诗者格命草,欢迎关注,下期诗评见!
罗秋红,诗人,词曲音乐人,中国作协会员,《齐鲁文学》签约作家,在《诗潮》《诗歌月刊》《诗选刊》《汉诗》等多种文学期刊及平台发表了900多首(篇),获第六届中国当代诗歌奖.新锐奖,第四届长河文学奖优秀散文集奖,著有长篇小说《雪儿,你在哪儿》,著有《罗秋红诗选》、《罗秋红精品集》(散文随笔)、《罗秋红个人作品集》(音乐作品集),作品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代表作《娘的佛经》被称为神曲,收入2012年新歌经典合辑,《唱给故乡的歌》收入《星火壹号》合辑,湖北省监利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新诗选刊》编委,现居武汉。
格命草,自称诗者,读睡诗社创办人,《读睡诗选》主编,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主编出版诗集《读睡诗选之春暖花开》《读睡诗选之草长莺飞》,目前选评经典诗歌,名人名诗600余首,《格命草诗评(一)(二)(三)(四)(五)(六)》已完成,诗评系列丛书正在持续创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