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歌剧话剧

我的驻村帮扶故事 | “天空之城”唱“兴”歌

发布时间:2025-06-11 17:37:00  浏览量:12
文 | 五粮液集团 杨凯五粮液援建理塘极地果蔬香菇基地2023年7月,接过驻村的接力棒,近十个小时的车程,我终于踏上海拔四千米的天空之城,成为一粒光荣的“石榴籽”。我既是派驻的第一书记,更是躬身入局的乃沙村人。

作为驻村干部 缺氧绝不缺精神

初到理塘那阵子,高原给我结结实实上了堂课。空气极其干燥、极度缺氧,夜里总要惊醒三四回,鼻子里总有血块,走路都必须缓着来。我的皮肤在暴晒下统一了“色号”,甚至在酥油茶的浸润下,形成了独特的“奶香”。三个月,我追着村干部走村串户,用脚步丈量着村里的每一处角落。30户常住户的房前屋后,20户搬迁户的家中家外,都留下了我的足迹,也让我迅速摸清了村情民情。走村入户我还记得,村民勾呷当秋以优异成绩考上了成都中医药大学,可家中哥哥在读大学,弟弟妹妹分别读高中和初中,家里仅靠着两个劳动力撑着。我立刻想到公司在理塘设立的“五爱・理塘人才发展基金”,帮他填申请表,最终在开学前把助学金送到了少年手上。如今,这孩子已是藏医专业的大二学生,每次放假回来,都会开心地和我分享校园里的新鲜事。

作为援藏干部 艰苦绝不怕吃苦

木拉中心校是木拉镇唯一的一所小学,二十几间教室挤着全镇从学前班到六年级的400多名孩子。还记得是在24年年初,我在走访中发现,学校虽有基础的教学条件,但阅读资源十分匮乏,全校唯一的“图书角”是三年级教室窗台的纸箱,里面零散放着几本卷边的《故事会》和旧作文选。五粮液捐赠爱心图书室我急忙和公司慈善基金会取得联系、争取公益捐赠计划。最终,4000余册涵盖历史、天文、名著故事、辅导资料和生活知识的书籍,在6月就带着墨香摆满新书架。捐赠仪式一结束,孩子们就有序走进了图书室。扎着红头绳的卓玛翻开《中国通史》,会兴奋地指着书中的插图,用藏语和伙伴分享自己的发现;六年级的次仁捧着《时间简史》,安静地坐在角落,沉浸在科学的奇妙世界里;平时活泼好动的多吉,捧着一本《十万个为什么》,边看边和同学讨论,时不时发出恍然大悟的感叹。“社会多一份关爱,孩子就多一份信心,乡村教育就更多一份希望”。我想,它们不仅仅是图书,更是打开世界的钥匙。

作为第一书记 摘帽绝不摘帮扶

面对传统农业转型困难、群众致富无门的窘境,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常常天不亮就踏着雪花敲门,和村民们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干在一起。我们一直在乃沙村探索更长效的产业发展模式。经过多方考察与协商,决定推动村民股权入股理塘中雅楠公司,让大家成为企业“股东”,共享发展红利。与村干部沟通股权入股事宜然而,村民们对股权入股这种新鲜事儿完全摸不着头脑。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我们从党员和村干部入手一家一家做好思想工作。在党员干部的带头下,慢慢开始有村民愿意尝试。2024年,乃沙村终于实现了近年来首次分红。分红那天,看着村民们幸福的模样,我知道,这次股权入股不仅让大家的钱包鼓了起来,更看到了乡村产业发展的新希望。600多轮日升月落中,我和乃沙村民一起复垦蔬菜基地,种下萝卜、莴笋;一起完成秋收,青稞、土豆全部归仓;一起投工投劳修建村级活动场所,“五粮新村 幸福乃沙”已经初见雏形。从“小杨书记”到“邓珠书记”,我与乃沙村村民的距离越来越近。每每走在产业基地、田间地头,语言不通的农牧民群众,总会动情地说:“噶真切!”这既是对驻村工作的最高褒奖,也是对我的更高期望。

驻村信息

作者系五粮液集团派驻理塘县木拉镇乃沙村第一书记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微信公众号
编辑/ 毛莉泓校对/ 马俪伲
责编/ 杨雪
审核/ 肖宵监制/ 谭荣皓
标签: 故事 天空之城 沙村 木拉 五粮液集团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