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凤玲爸就去排队买火车票,因为去的早,人家还没上班呢。其实这个城市离他们家也不远,1个多小时就能回去,那时很少有公共汽车这样的交通工具。他们坐的火车也是中途暂停路过的火车,所以票也不贵,两个人也就两块钱,孩子不用买票。
等他们坐上车后,一路上凤玲看着窗外倒退的麦田和远处的河流,兴奋的说个不停,凤玲妈看孩子这样,对凤玲爸说:谁说娃会变傻,我看咱娃正常的很。凤玲爸阴沉着脸说:回去再别给人乱说,如果有人问,就说娃咳嗽成了肺炎,开了药没事了。省得村里乱嚼舌根的人胡说。凤玲妈悻悻的说了声,知道了。
回到村里,还真有人问,她也只说给娃看病去了,别的啥都没说。
村里依旧恢复了平静。
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凤玲的病慢慢的显露了出来,孩子的眼里没有了往日的灵性,变的有点呆滞,还总是会傻傻的笑。几个姐姐们用尽各种方式想要改正凤玲的症状。二姐试着给凤玲教认字,三姐教她学唱歌,可是凤玲就是不会,气的两个姐姐骂她笨。只有大姐知道凤玲是怎么回事,因为小妹病了。
转眼几年过去了,凤玲也长大了,到了上学的年龄了,村里和她同龄的孩子也都上学了,可是她再也不能和别人一样背着书包上学了。她整天就在村里闲逛,看见人了就会傻笑,一些调皮的男孩子还会追着她骂,欺负她,她就会捡起块石头打他们。
村里人也都知道了凤玲傻了,也没人说闲话了,都觉得这孩子可怜,好好的娃咋就成这样了。
凤玲在村里遇到一个放羊的女娃叫桑莹,她喜欢和桑莹在一起,因为桑莹不欺负她也不骂她,原来这个桑莹从小得了小儿麻痹,一条腿走路有点跛,但是她不傻,她的父母觉得这个样子的孩子读书也没用,就让她整天赶着几只羊放羊。
凤玲妈看到凤玲一个人整天在村里转,就给她拿个笼一个铲子,让她去地里拔草,她就遇到了桑莹,两个人还能说个话,凤玲虽然傻了,但是和人交流还是没问题的,比如你问她,凤玲吃饭了吗?她会说,“吃了”。吃的啥饭呀?她说“吃的面”。你几个姐呢?她说“上学去了”。如果更深度的交流她就不懂了。
以后,人们总会在村头的地里,看见两个身影,一个人提着笼,一个人赶着羊。
两年后,凤玲的大姐嫁人了,大姐也没上过学,只因家里孩子多。大姐要帮父母干活,村里后来实行了土地责任制,田地都分包到户了,就是说以后不会有集体种地挣工分了,地分到各家各户了,这个根据各家各户有几口人来分地的,一个人一亩地,自己种粮食,然后每年给国家交公粮。
这样一来地多了,家里就更忙了,大姐出嫁,干活的人少了,那么二姐就得回家,不能上学了,凤玲爸说,:“农村女娃子,认识几个字就行了,念的书多了有啥用,过几年还不都嫁出去了”。二姐也就不去上学了,她也从来没想过要考大学,她觉得自己学习也不行,也实在不想上学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