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歌》与《国际歌》在标题上仅一字之差,而且这两首歌曲的歌词开头都使用了“起来”二字。但这两首歌的核心区别在于创作背景、象征意义以及使用场景的不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国家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这首由田汉作词,聂尔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华民族抗争精神的集中体现。其歌词是: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 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 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前进!前进!进!
这首歌曲以激昂的旋律和振奋人心的歌词,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无比愤怒和坚决抵抗的决心,反映了全体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赴国难的英雄气和顽强意志,体现了那个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
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首歌曲迅速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了鼓舞全国人民团结抗战的号角。它激发了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奔赴抗日前线,为保卫祖国,抗击侵略者浴血奋战。
这首歌曲的旋律节奏紧凑,激昂有力,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它的音域宽广,旋律起伏较大,能够充分表达出人们内心的激情和斗志。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群众集会中,只要奏响这首歌曲,人们都会被其旋律所振奋。
这首歌曲的歌词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又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感染力。“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喊出了中国人民的心声,表达了对自由、独立和尊严的渴望。它能够唤起人们的共鸣,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
这首歌曲所表达的团结、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現。这种精神贯穿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的前夕,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将这首《义勇军进行曲》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恢复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规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即法定国歌)。
将这首《义勇军进行曲》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能够时刻提醒全体中国人民,要继承和发扬这种民族精神,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之一,代表着国家的意志和尊严。《义勇军进行曲》在历史上已经成为了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象征,将其确定为我国国歌,体现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的形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于2017年9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并明确自2017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国歌法》第四条,在下列场合,应当奏唱国歌:(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开幕、闭幕;(二)各政党、各人民团体的各级代表大会等;(三)宪法宣誓仪式;(四)升国旗仪式;(五)各级机关举行或者组织的重大庆典、表彰、纪念仪式等;(六)国家公祭仪式;(七)重大外交活动;(八)重大体育赛事;(九)其他应当奏唱国歌的场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除重大外交活动和重大体育赛事需要在国外演奏外,主要是在中国国内传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第八条及相关条款规定,《国歌》禁止用于商业、商业广告或变相商业宣传;禁止在私人性质的丧事仪式等不适宜场合演奏;不得作为商场、酒店等公共场所的背景音乐播放;任何可能贬损国歌尊严或与严肃性不符合的场景(如娱乐活动、低俗庆典等)均不得演唱。
而《国际歌》是1871年,法国革命家、法国工人诗人、巴黎公社主要领导人欧仁•鲍狄埃为了革命斗争的需要,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创作了这首激情澎湃的壮丽诗篇。1888年,作曲家皮埃尔•狄盖特以庄严雄浑的音乐风格谱曲,最终完成这首后来唱响全球的歌曲。其歌词是:
起来 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 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争理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奴隶们起来 起来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从来就没有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幸福 全靠我们自己
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 让思想冲破牢笼
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 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 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他们消灭干净
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首《国际歌》字字铿锵、句句千钓,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留下了恢宏豪迈的乐章。它是革命的宣言、战斗的号角,闪耀着真理光芒,满载着崇高理想,彰显着战斗力量,成为共产党人的信仰之歌、生命之歌、奋斗之歌。
《国际歌》是对马克思主义革命原理和巴黎公社历史经验加以艺术概括之后的惊世之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达到了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它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昂扬的奋斗精神,正是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基本原理之精髓,激励着被压迫无产者英勇战斗,依靠自己双手创造美好未来。
这首《国际歌》在20世纪20年代被苏联定为国歌,后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共同标志。《国际歌》强调“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呼吁打破阶级压迫,主张通过劳动群众自身力量实现共产主义理想。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国际歌》满载的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彰显的是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指明的是人类进步解放的光辉道路。
也正是这首《国际歌》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投身人类最伟大的事业。无数革命先烈就是唱着坚定豪迈的《囯际歌》面对敌人的屠刀、前赴后继、英勇牺牲的。
《国际歌》与《共产党宣言》一样,犹如黑夜的火炬、航行的灯塔,照耀着奋斗的路途,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凝聚着战斗的力量。直到今天,每当《国际歌》再度响起,激昂的旋律、豪壮的歌词总是让人心潮澎湃,感染激励着我们坚守永恒不变的初心使命。
关于《国际歌》的播放场合,暂且没有明确规定。通常的国家级大型会议、党的大会闭幕时或党的重大活动结束时都会演奏这首《国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