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歌剧话剧

草原赞歌——读《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

发布时间:2025-06-13 22:33:02  浏览量:20

妻子用纸壳给儿子“操刀”制作的钟表,在今年学校举办的“六一”儿童节科技作品展览中,荣获了“科技之星”奖,儿子得到一张奖状和一本世界名著,就是这本美国作家罗兰.英格斯.怀德所著的《草原上的小木屋》。

在儿子写家庭作业时,我顺手翻了一下这本书,立马被作者优美的文字、朴实的文风、曲折的情节、真挚的情感所打动,忍不住一页接一页的品读下去。

说实话,我们朴实无华的家中摆的最多的就是书籍了,我们三间卧室就有三个书架,每个书架都摆得满满的。这些年我借出去不少书籍,由于囊中羞涩,现在几乎不买书(多从网上看),要不然书架早都放不下了。我看过的世界名著也不少,感觉一些世界名著就是在折磨人、锻炼人的耐性,那些冗长枯燥的故事情节往往让人昏昏欲睡,几度中断阅读,但我这个人有个毛病,做事喜欢有始有终,追求圆满,因此经常是咬牙阅读完。但也有几本小说,让人爱不释手,有种迫不及待想一下子看完的冲动,这本小说我就有这种感觉。

这本小说故事情节比较简单,讲述的是在美国南北战争后的西部拓荒热潮中,作者(主人公劳拉)和家人也加入西部拓荒大军中去,他们离开了众多亲朋好友居住的威斯康星大森林,坐着爸爸做的篷车,历经千辛万苦迁徙到人迹罕至(只有野蛮、凶恶的印第安人和少数一些拓荒者)的堪萨斯大草原,在大草原上建造了小木屋定居下来,当然最后由于政府采取了保护印第安人,驱逐拓荒者的政策,导致他们只在草原居住了一年,就被迫离开了自己一手打造的小木屋。

在作者娟秀的笔下,记录了一年来他们一家人如何让房屋、水井、牲畜、庄稼等生产生活设施从无到有,从而使他们的生活转入了正轨,也从侧面展现了一家人团结协作、不怕困难、艰苦创业的精神。

当然他们家能过上正常的生活,最大的功臣是爸爸。作者用细腻的笔调详细记述了爸爸建造木屋、打造床铺、地板、摇椅,挖水井、扑灭野火的过程,以及如何和邻居互帮互助、如何和印第安人和平相处(这样的品质也在关键时间救了他们一家的命,他们有一次招待了印第安奥塞奇部落的首领,在印第安人各部落聚集,准备屠杀这片草原的拓荒者时,是这位印第安首领及时阻止了屠杀行为。)等事例,让一位聪明善良、心灵手巧、心思缜密、性格坚毅、在危难时节具有男子汉气概的男人跃然纸上。

当然从父亲为孩子们拉提琴、唱歌,遇到狼群围攻和印第安人恐吓,整日整夜端着枪巡视在木屋前,去了一趟小镇给自己什么也没买,而给妻子、孩子都买了礼物,不管多么疲劳,都要抱起孩子和她们亲近,可以看出这位父亲也是一名父爱如山的男子汉。

当然在家庭中母亲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父亲出外打猎、劳作、去镇上时,母亲在家操持家务,将房间收拾的井井有条,给孩子做可口、美味饭菜,缝缝补补破旧的衣物,洗洗刷刷清洁卫生,装饰美化房间,甚至父亲盖房时为其打下手,结果木料砸伤了脚;在其丈夫不在家时,她成为家庭的“守护神”,为孩子们撑腰壮胆,必要时甚至端起了枪保护这个家;最难能可贵的是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她还不忘记教孩子们礼仪(吃饭时不说话、大人说话时不插话,甚至在露天过夜也要穿上睡衣……),希望她们将来成为一名淑女。从点点滴滴的描写中,一位聪明、心地善良,做事有主见、干净利落,为母则刚的慈母形象栩栩如生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至于劳拉和玛丽两个较大女孩都是聪明、善解人意的孩子。她们闲暇之余帮助母亲照顾妹妹、洗衣服、洗刷餐具、做针线等。玛丽性格胆小、温顺,而劳拉却大胆、活泼、泼辣,正因为她这种性格,在烟囱着火时,她徒手拿走了玛丽和妹妹附近正在燃烧的木柴,从而救了她们姐妹俩;同时劳拉还是一位好奇心极强,富有天马行空想象力的女孩,在她笔下让草原上一切事物更加鲜活。

最让人过目难忘的是草原上一年四季如诗般的画面:春天,冰雪融化,万物复苏,草地披上绿色的新装,但并不是苍翠欲滴的碧绿,而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嫩绿;夏天,草原如同绿色的海洋,展现“一川草色青袅袅”的丽景;秋天,草原变成金色的海洋,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神奇;冬天寒风呼啸、阴雨绵绵,野草枯黄,呈现出“北风卷地白草折”的气势。在如此恬淡宁静的意境中,大大淡化了群狼围攻、烟囱着火、印第安人劫掠的恐怖气息。

总之,这部小说在浓浓亲情的包围下,在儿童稚嫩的眼光里,世界一切都是美好的,包括恶劣的环境、艰苦的劳动、生死未卜的前途。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道德滑坡世界,这部小说无疑是一剂“清新剂”,是一条清澈、甘甜的小溪,净化着人们麻木的心灵。

标签: 草原 劳拉 印第安 印第安人 世界名著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