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歌剧话剧

苗王屯传奇(四)大同风云经典美文诗词歌赋联翠篇二十首探桃花山

发布时间:2025-06-15 06:50:46  浏览量:13

古苗王屯三岔河

院静烛影清,山空浅浪浊。

秋雨润红笔,春风催绿柳。

冬雪伤红梅,春风喜绿竹。

这首诗描绘尾洒大镇黄家大院,义军在會议上选举出王垚为王,带领大家走出困境。

燕子飞来春已到,

桃花绽放暖春来。

风过池塘摇绿伞,

雨敲水面绽红裙。

风过荷塘摇绿柳,

月临溪畔映红莲。

吟诗作对尝秋月,

把酒临风揽春云。

第二首诗以景舒情,描绘义军弟兄们选出了苗王,确定了进军桃花山,住进万人洞,隐忍不发,操练军马,发展壮大,又迎来吟诗作对尝秋月,把酒临风揽春云的美好愿景。

第十回

苗王初探桃花山

众志成城开蛮洞

国师道:“我同意。”

众人道:“我等更同意。”

当下苗王又道:“既然有了国,有了王,就要有一个国家的建制。

我提议,

王阳得仍为国师,

龙明江为大司马,

陶茂林为大将军,

岩小五为开国将军,

梁九为镇国将军,

余枭山,余老先生为军中主簿录事,兼军机参赞,掌管军事机密。

由刘世军负责筹措钱粮。”

韦应雄,韦应开,为大将军。

尾洒亭目由黄义武继续担任,他既然是贞丰州衙委任,外面事务就由他来支搪应付比较好。

如果贞丰来人追究我们,由他出面谎报,就说我们不知去向。

州里要是派人下来,一律软禁和赤化,不得放回。

他若要另外派人来接管尾洒政权,半路我们就给他截杀掉,不能让他接管尾洒政权。

王义武从表面上敷衍州官,暗里是我们的人,一切听从我们的安排,调度和指挥,直到光开起义。”

苗王一口气,应封的尽封,将各项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一切安排就绪,天尚未明。

王阳得道:“非常时期,暂以此会议决定为基础,组成领导集团,今后大家就按照今晚的会议决定行事,大家同心协力,共渡时艰,再创辉煌!”

众口齐声:“愿尊王命!”

尾洒大镇起疯狂、

英雄豪杰来四方。

公正苗王来入主,

挺挺黄金架金梁。”

苗王道:“今晚会议暂且结束,其于人员、军政事务、人事编制等、由大将军和大司马委任安排。按才施用,各司其职。

定于正月十六日拨寨起行,进住桃花山万人洞。”

第二天,苗王主持召开会议讨论,研究具体怎么个隐法?

苗王道:“我们隐忍不发的目的一、是为了操练军马,培养能征善战的中坚力量。

二、做策反接应工作。

在此期间,我们要派一些能讲会说,善做策反工作的人打入清军内部,一但我军起事攻城时,策反城中起义,配合我攻城大军夺取城市。

三、分片隐弊操演,缩小影响和目标,一但事泄可相互救援。

四、在此期间招兵买马,招降纳叛,扩大我们的队伍。

五、筹钱筹粮、为起事作好一切准备工作。”

国师道:“我赞同,安排具体操作的人,具体办理。”

苗王补充道:“万人洞设为中心,具体怎么个隐法?有待众头领实地考察后再说。”

万人洞旱洞入口

王垚坤言无数句,话不一席,直教尾洒城中开几翻聚义会议。桃花山上树几面大同国旗。

为正义精英竞血,

夺功名众义进穴。

有《万人洞赋》为证:

赋曰:

地脉潜龙窟,天心淬剑锋。

十年苔掩迹,百战血凝钟。

铁甲凝霜色,银枪淬月锋。

但听苍壁裂,万马踏云涌。

注:本诗以“万人洞”为时空坐标,通过“地脉”“天心”构建天地熔炉意象,展现苗王韬光养晦的雄略。“苔掩迹”喻示隐忍之深,“血凝钟”暗藏誓约之重。末句“万马踏云涌”以地穴轰鸣之势,呼应首联天地淬炼之境,彰显蛰伏与迸发的辩证美学。

正月十六日,苗王带领众头领从尾洒出发,浩浩荡荡向万人洞,桃花山进发,进行实地考察。众人一行,跟随苗王,转眼已到旧寨。

苗王道:“这里要住一支兵,护住尾洒大镇。”

国师道:“嗯、对,这里就交给韦应开将军打理。”

言毕:

(一)

山峦螺青,

水漂鸭绿。

西山翠色生岩腹,

东山清涟涨岸隈。

地灵曲引尾洒水,

山近看北不亚城。

怪石卧云衬米画,

浅深流水和牙琴。

鸟语花香真世外,

水光山色入洞中。

花木和气,

水暖魚游。

林深虎豹伏,

山险猿猱攀。

高山仰止疑无路,

曲径通幽别有天。

洞古藤为瓦,

溪幽树作桥。

麟游凤舞光天瑞,

日朗风和大地春。

梁九道:“当初我们在册亨起义要是有这种山水,地理环境就不至败得这么惨了。”

苗王道:“世上哪有这么多好处,我从北到南横跨了四五个省,纵横一千多公里路,也没发现过这么美好的景色。”

众人一路欣赏着这神迷美妙的奇山秀水,像是去游山玩水似的。不觉已来到东山庙洞脚下,可垚坤却不上山,绕道离去。

垚乾问道:“哥,你为何不带大家走东山庙里那个洞到桃花山更近些?”

苗王悄声道:“那洞通到桃花山清水洞只有少数人知道,这是一条联通尾洒至桃花山的地下暗道,万不得已才启用,岂可随便让众人皆知。万一军中出了叛徒我等哪来退路。”

随即附耳低言道:“从今日起,你派几个亲兵,将那洞中途堵死, 再派几个亲兵接管东山庙,名曰和尚,实为守住那条通道,给自己留一条退路。”

安排就绪,垚乾领命,中途独自返回了尾洒。

东山:山不太高而秀雅,山半腰有一洞,洞内岩石坚硬,洞体向下缓行,有直通地府幽冥之说。洞口宽敞高峻,自古为道教圣地。

洞门口分为二进二厅,旁有耳房,大厅直接洞口而建,洞內两旁均为香案,供奉着众位大神菩萨。

毎天接待着成百上千信众,

香火极为旺盛。里面住持为子虚道人,道长年高,能预卜未来吉凶。

因而周围百姓到此求福抽签者络绎不绝。夕者子虚道人曾作诗一首,

预言道:

桐木山麓双乳峰,

婷婷玉立出宰相。

尾洒两座翼峰起,

百千年内出帝王。

俗话说:地灵人杰,这东山洞里还出得一股好泉水,说吃了能消灾卸病,因此众多信徒为了求取圣水,不远千里,跋涉而来,就为取那两壶水。远处人求水,近处人求灵。苗王保护东山庙洞自然有他的道理。

一路苗王不停地向众人介绍地理风物,人情事故,不觉已来到孔岭,登高望远,一切尽收眼底。

苗王道:“这里为何叫孔岭,传说当年诸葛亮南征,曾豋此岭,因此得名。

这里地处南亚热带,气候湿润潮湿,晚上下雨,白天晴,俗话说:一个人干活能养活十个人。

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北面距北盘江四十公里左右,南面距南盘江一百五十公里左右。

这里山不太高而秀雅,山石都生得很秀丽,而且很有规律,像磨子一样一盘一盘的向上圈,形如堆积,到了顶上起个小帽,形如磨盘上的粮食,故月磨盘山。

有的到顶上起一个小尖山,名曰峰峦,形如女人的乳头,甚至于两个山峰均一样,故曰奶头山。

有文人雅士给他取个雅名曰:‘双乳峰’。非常形象:故曰‘双乳峰’。

有的像竹笋一样,拨地而参差不齐,故曰:竹林堡,‘石林’。

有的像口钟扣在地上一样,故曰‘钟山’。

石怪诗难咏,山奇画不如。

情真文欠工,酒好意难书。

赏析:这幅下联以“情真”对“石怪/山奇”,将自然之奇转为人情之挚,“文欠工”呼应“诗难韵”,道出文字难载深情;“酒好”映“山奇”,以醇酒喻赤诚,“意难书”点睛收尾,与“画不如”遥相呼应。全联通过情感与物象的双重对照,揭示天地至情与人间至性皆超笔墨之外的哲思。

嶙峋石骨傲苍穹,

嫣灼夭桃醉晓风。

雾隐云遮藏秘境,

泉鸣饮酿韵无穷。

注:诗人以“嶙峋石骨”状山石之怪,赋予其傲立苍穹的风骨;以“嫣灼夭桃”绘桃花之艳,展现醉染晓风的柔媚。后两句通过“雾隐云遮”的朦胧与“泉鸣饮酿”的清音,构建出秘境藏幽、酒韵天成的意境,既凸显山石之奇崛,又暗含桃花春酿的生机。吟毕:

苗王继续介绍道:“这里的水不太深,而清澈见底。如三岔河、纳山岗等。

这里的地下溶洞多得像蜂窝似的。这里山水相依,

石人洞迷宫

特别是万人洞,

里面空空如野。

幽深神密,

幽雅大方。

雪白如银,

通体雪白。

美胜至极,

能藏千军万马。

是一个隐忍不发的的绝妙地方。

古人有两句诗,

千层云气排月阙,

万古泉声潮洞门。

水清疏竹有馀韵,

雨足河山到处佳。

万人洞里空旷如野,可容万人。万人洞和犀牛洞相通。

犀牛洞出得一股好水,

可供万人饮用,属地下暗河。

这水出洞后不到五十米,复流入清水洞。

清水洞出来不到五十米,又流入万人洞。

汇集到万人洞时,这里的洞越来越宽大,可在洞里行船。

从万人洞出来后,形成一股巨流冲下五六十米高的悬崖,形成瀑布,故有泉声护洞门之说。

飞瀑喷沫,溅玉跳珠,

宛若条条玉珠奔流直泻,

气势非凡。

流经一片沼泽地以后,开始缓慢缠绵地流入石牛角一带。

这里地势开阔,

成山间盆地,

孕育了几千亩湖泊后又流入石牛角洞中。

出石牛角洞后,又流经两三公里的山间谷地,造就千亩湿地形成一段河流后,又进入观音洞。

出大观音洞后又流经一山间谷地造就几百亩湿地后,又流入大碑洞。

最后出贞丰城郊东门海子,造成几千亩湖泊,入洞后出白层那郎洞汇入北盘江。

一衣带水,溶穿这许多洞,可见这水的功夫了得。”

转眼来到桃花山山麓,苗王又向大家介绍道:“弟兄们:你们看,这桃花山以尾洒大镇作为依托。

这尾洒大镇是一个人口密集,物产丰富而又風景秀丽的地方。尾洒大镇给我们聚兵提供兵马钱粮,是桃花山的大后方。

这时众人离开尾洒城,再回过头去看那尾洒城时,果然好一个風景秀美的城镇。

西山飞瀑穿流云,

东山展霞来静霭。

西山半腰有七个孔,

雨季喷出七股泉水,

直向七孔桥射去。

岩飞瀑雨气翻石,

风指奇练水沸天。△

喷沫溅珠到海隅,

霭务直向东山卷。

夕阳西下阳光反照,

形成虹蜺如架金桥。

煞是壮观。

雨过天晴,云收务敛,

只见那山上青松郁郁,

翠柏森森,流水潺潺。

如一幅山水画摆在尾洒对面,

恰是尾洒镇的一座好风水山。

东西两山相隔一条河,

两岸长满奇花异草,

高山耸立翠柳夭桃。

三座青石桥横跨河上,

由七个孔洞构成,

故名为七孔桥。

由于七孔桥对面的半山岩壁上有七个孔,

有七个小孔喷出七股水来,和七孔桥相对成趣。

七孔对七桥,金银拾马槽。

如果你不信,半岩有把称。

如果你再不信,

碓窝井还有一把称。

其实那拾马槽金银倒不一定真有,但这尾洒大镇气候温润,林茂粮丰,比较富庶,那倒是真的有十马槽。

那桥像一条蜈蚣过河样,真是妙极。将东西二山连结起来。

桥下翻滚着白雪般的水。

奇峰异石,玉团一般。

山不太高,在河对岸。

形似小岛,崖石下有一洞,洞顶上有一座庙。

那一片原野恰在尾洒镇矮处,太阳落山时,昔阳反射、如金丝撤在河里,金光万道,气像万千。

隔河望去有如仙境一般。

石窒云封丹灶暖,

野鹿衔花穿林间。

山猿擎果献鸾凤,

山野道士谈经来。

只此便为真仙府,

更于何处觅蓬菜。

众人看后,赞叹不己。

苗王继续介绍道:“你们看:那尾洒河流不远后又进入一洞,成暗流。以下的山峦连绵不绝,山水相联,洞水相通时明时暗,时隐时现。

来到这里,苗王用手一指就是这座山,这里离头猫者相亦不远,只十多二十来里路。离贞丰三十多里路,亦很不远。山上盛产桃李,这就是当地人所称的桃花山。”

下得孔岭,苗王带领大家赶奔桃花山。

紧赶慢赶赶到了浪田村,大家在村里草草吃过早饭之后,苗王召集众头领道:“弟兄们:

俗话说:

入山之前先探路,

出海之前先测风。

今天在入洞之前我先带领大家去先探一探洞。”

众头领道:“甚好!甚好!

俗话说:

要知泉中水,须问故乡人。

要知洞中事,今天我们只有问你这个故乡人了。”

言毕,众人趁着朝阳赶奔桃花山。不遗时,众头领来到山下,

(一)

桃花与春日争艳,

李蕊共蓝天斗碧。

(二)

万人洞前一湾绿水如拖烟,

犀牛洞口数簇蓝竹如泼靛。

(三)

纳秧堡上,

君子竹伴着大夫松。

浪田村里,

一片青红菜花田。

花田底下藏迷宫,

能隐千军和万马。

浪田地下有长城,

银砖堆砌绕地宫。

岂有此景,说也不信。

真正妙绝,到者方服。

石岩田锦石榴斗败红海橖。

清水洞九秋菊淹没牡丹花。

石板田村桃红柳绿欺碧水,

孔场岭的樱桃杏花可淹村。

来到桃花山麓,孔场岭上,

苗王心血来潮,

孔岭寄游踪,

跋山涉水寻古洞。

晴峦开望眼,

拂雲撩雾入迷宫。

众将士大都没来过,

嚷着要豋桃花山一饱眼福。

苗王无奈,只好率众缓步再度登顶,山经曲折,

但见那桃花山:

要知那桃花山是啥模样?且听下回分解。

标签: 美文 大同 经典美文 王屯传奇 桃花山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