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圈,不少音乐人和歌手热衷于改编歌曲,试图“旧瓶装新酒”,让老歌重焕生机。然而,改编并非易事,并非所有人都具备相应能力,也不是所有歌曲都可随意改动。一些创作与演唱水平欠佳的人改编经典,往往弄巧成拙,不仅艺术水准低下,还会导致个人口碑暴跌。
再者,部分歌曲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改编,极易触犯著作权法,落得赔偿损失、声名狼藉的下场。而红色经典革命歌曲,更受英烈法庇护,若遭篡改、歪曲或恶搞,便突破了法律底线,创作者将面临牢狱之灾,演艺生涯也会就此终结。此前,就有人因随意改编《三大纪律八大注意》而被法院审判、受法律严惩,这一教训深刻,令人警醒。
歌手杨坤曾对著名抗日歌曲《游击队之歌》进行改编,起初未引发舆论风波,但近期他将改编版再次搬上舞台,彻底激怒了观众。编剧于雷怒斥:“你们还是人吗?对得起死去的先烈吗?”这一质问,道出了公众对杨坤改编行为的强烈不满。
《游击队之歌》旋律轻快流畅、生动活泼,以富有弹性的小军鼓节奏贯穿始终,既赋予曲调前进之感,又生动展现了游击战士巧妙周旋、伺机歼敌的形象。歌曲音域集中,形象鲜明,语言通俗,传唱至今,经久不衰。然而,杨坤的改编版本采用电子音乐与嘻哈说唱形式,舞台灯光和布景充斥着夜店般的魅惑氛围,显得轻佻而不庄重,消解了革命题材的严肃性和革命英雄的坚定斗志。
杨坤还将《无所谓》中那些夸张的“摸电门”式手势、“踩烟头”式踩踏旋转以及“倔驴尥蹶子”式后退步等表演动作,搬到《游击队之歌》的表演中,令人倍感别扭。尤其是他反复拍手引导观众互动,更是将严肃的革命题材沦为夜店狂欢般的场景。杨坤在嘻哈手势与抖腿扭身的戏谑中,将象征民族苦难与抗争的音符肆意践踏,游击队的机智勇敢、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被解构得荡然无存。
《游击队之歌》由著名音乐家贺绿汀于1938年作词作曲,他还亲自指挥“救亡演剧队”在八路军干部晚会上首唱,受到毛主席、朱总司令的高度赞扬,朱总司令更是亲自抄写了歌词。该歌曲的曲谱手稿作为一级文物,被珍藏于革命博物馆。它不仅被评为华人经典和抗日十大名曲,还作为抗日题材电影《平原游击队》的主题曲广泛传唱,在老百姓心中有着极高的地位。
因此,音乐人或歌手若要改编此类歌曲,应怀着敬畏之心,敬重革命历史和英雄,秉持强烈的使命责任感,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力求在曲风、演唱风格和舞台造型等方面,契合歌曲的核心内涵,而不应以“低级红,高级黑”的方式戏弄红色经典题材,以免陷入被动,引发法律纠纷。
事实上,类似对红色经典歌曲不当改编的事件并非个例。云朵和其创作团队因改编《东方红》,遭到众多观众抵制其演唱会。2018年,某企业年会上将《黄河大合唱》恶搞为“讨薪歌”,加入滑稽表演和摇滚节奏,最终被官方紧急叫停,央视也发文强调“经典不容戏谑”。
不仅红色经典歌曲不容恶搞,其他革命历史题材同样不可篡改。2025年4月28日,网民邓某杰编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消灭日军虚假数据”,贬低中共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被厦门公安严厉查处;同期,张某艺编造“红军资助关东军”案,也受到公安机关处罚。
不过,我们也不应完全杜绝改编红色经典作品,业内亦有不少成功范例。刀郎在《山歌寥哉》专辑中,融合民间曲调如“靠山调”,并深入新疆采风,学习哈萨克族“呼麦”等传统技艺,在改编时保留了原曲的历史叙事和情感基调,如《十送红军》的离别深情与革命信念未被消解,被观众赞为“真正的文化输出”。
中国交响乐团版《游击队之歌》,在保留原曲进行曲结构和军鼓节奏的基础上,通过交响乐编曲强化了磅礴气势,未颠覆历史语境,得到专业认可,堪称“推陈出新”的典范。综艺节目《声生不息》中,张淇、胡彦斌的摇滚版《游击队之歌》虽有争议,但表演者激情澎湃的演唱,在一定程度上传递了革命英雄主义的磅礴气势,未遭抵制。
由此可见,对于红色经典作品,若要改编,需慎重为之。若无足够能力,不如不改。若要改编,则应精心打磨,深入研究原作,了解其创作背景,以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确保问心无愧。
切不可抱着娱乐化心态,用不适合革命题材的音乐元素和演唱方式,去颠覆歪曲其精神内核,否则必将遭到批评,若触犯法律,更是咎由自取。
值得一提的是,杨坤对他人恶搞自己的作品《无所谓》《泥巴》时怒气冲冲,将对方告上法庭,强调“原创作品不容歪曲”。然而,他却对革命经典歌曲随意改编,肆意践踏,这种对他人严苛、对自己宽容的双重标准,凸显了其错位的创作态度。
恶搞他歌曲的网民或许只需赔钱道歉,但杨坤的行为性质更为严重。有八路军后代看到他改编《游击队之歌》的视频后,极为愤怒,认为他触犯了英烈法,应受法律严惩,可能不仅是赔偿道歉,甚至会面临刑事处罚。当然,具体责任判定需依据充分证据和法律事实。从目前视频画面来看,虽歌词未变,但编曲、台风和表演形式已彻底颠覆原创,很可能会被文化主管部门勒令下架或删除销毁,杨坤难以逃脱责任。
当年的抗战炮火虽已远去,但《游击队之歌》的旋律仍在历史的天空中回荡。它并非一块可随意涂抹的画布,而是一座铭刻民族精神的活体纪念碑。当杨坤的电子节拍粗暴地切割那些用生命谱写的音符时,“谁要篡改革命歌曲我们就要和他拼到底!”的怒吼必将在广大网民心中响起。
这不仅关乎法律尊严,更是一场关乎民族记忆存亡的灵魂保卫战。唯有以法律为剑,以敬畏为盾,让每一次对经典的触碰都成为一次虔诚的守护而非亵渎,才能让那穿越烽火的不屈旋律,在时代发展中愈发嘹亮,成为照亮民族未来的永恒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