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提问:曾毅的说唱和GAI的说唱谁的唱功更好?
答:两人皆是声乐唱功扎实+律动完美的歌手。曾毅大众化说唱,偏旋律正拍,因下沉曲风限制较。GAI说唱更小众纯粹,律动反拍切分更多,编曲空间更大这个问题,其实是比较有趣的。回顾整个华语音乐,其实真正把说唱音乐,唱入大家的心中,是只有三个人周杰伦、曾毅和GAI。说唱歌手的的唱功好坏在他们三个人身上直接表达了出来,会有条清晰的脉络:
1:2000年周杰伦的细嗓、憋嗓、干声,无法支撑说唱的气势,导致并没有引发全民性质的说唱曲风热潮。第一个将说唱实现全民化其实是周杰伦的2000年创造《龙拳》和后来的《双节棍》,对于华语音乐内部很震撼,但是对于大众而言过于超前,无法接受。直到后来的《夜的第七章》和《以父之名》这种旋律说唱才慢慢被大众接受。为什么会这样?答案就在于:
周杰伦的说唱唱功气势偏弱,不匹配说唱音乐需求的强烈自信和胸声腔体的嘶吼冲击。说唱音乐的唱功很简单:律动+腔体。腔体是一个门槛很高的演唱技巧,他必须要求说唱歌手具有一定腹腔支撑和胸声点缀,完成对于愤怒的表达。以及部分的沙哑烟嗓。简单说:一点点烟嗓+强支撑的胸声大嗓门。才能表达出一种溢于言表的一种愤怒感情绪表达。周杰伦是没达到这一点,他的嗓音太细了。其实周杰伦的说唱Live是非常拉胯的,尤其是当年2017年演唱英雄联盟说唱时,直接拉胯翻车。
2:2007年凤凰传奇的《自由飞翔》曾毅的“yoyo、Comeon baby go!一路的芬芳,让我不停琢磨”创造第一个全民说唱时代。基本上小学、初中、高中后来的五年时间都在疯狂传播《自由飞翔》的说唱桥段。这个时候曾毅的唱功就牢牢抓住的说唱要求:压喉低沉有大佬的压迫感、音色沙哑有阅历感、腔体律动拉满大嗓表现。气势相比于玲花的女性音色嘹亮,反而具有一种男性魅力。
这个时候,曾毅的唱功就完美的做到了:调式、音准、律动、切分、腔体、咬字的第一次大融合。曾毅虽然我们常说“曾毅才几个字”但实际上就是这几字让曾毅打开了华语音乐说唱时代的受众市场,也才有了我们当先看到的GAI。
3:2025年GAI的《仁义茶楼》、歌手《白鸽》第一次以完美编曲律动+个性化态度歌词+情绪感染力,完整展露了:说唱音乐的美感。其实周杰伦也好、曾毅也罢,他们都属于一个尝试,并不是真正的嘻哈说唱。说唱的定义是:以具有态度和个人风格的个性歌词+完美律动来表达音乐艺术。在律动上,GAI真正做到了让律动的美感传递给每一个中国人。
我们要知道——华语音乐其实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节奏感,我们是一个是《茉莉花》式的抒情文化传统,对于节奏感其实是非常匮乏的。如何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受到:反拍的美,切分的美、节奏也是有情绪的?这其实非常难。而GAI就通过国人能理解的方式:歌词来表达情绪,节奏去跟随歌词,这样一来。虽然大家还是不能过很好的形容出节奏的美,但是歌词给大家带入。
1:周杰伦时期,作曲的意义大于说唱唱功。腔体、歌词、咬字、声压并没有形成一种溢于言表的感染力。周杰伦的歌词其实偏向于泛泛而论,以民族大义为主。而声乐的唱段你怎么表达民族大义?表达不了。违背了嘻哈音乐的个人化和流行个性艺术逻辑。所以作曲很优秀,但是作词和编曲以及演唱并不够好。
2:曾毅时期。说唱的唱功通过大嗓门+压喉+沙哑音色+强律动来了基本盘和审美观,表达出强烈的节奏。但是在歌词意义上还是处于一个绿叶状态,没有敢于将说唱音乐作为主要音乐内容的自信。同时说唱的歌词还是在试探大众化,不具备个人化的自信和愤怒。而个人化的自信和愤怒才是嘻哈音乐的灵魂。
3:GAI时期。一切达到了顶峰,GAI以强烈的歌词入侵态度,强烈的自信和完美的腔体、咬字、方言、律动、编曲以及35岁后的成熟人文主义,实现了一个人小众化到大众化的表达。这个时候,GAI相比于曾毅和周杰伦,就非常自信。这种自信是一种他个人从中专毕业底层酒吧主唱,到成为5万人演唱会主唱歌手的自信。
曾经的周杰伦有自信,但是40岁的周杰伦没有自信。其实GAI小一点38岁,但是GAI的身上依旧具有20时的自信,而者恰恰说唱音乐的灵魂。说唱的律动和说唱的歌词,必须去要求说唱歌手具有一个非常强烈的自信情绪。这就是GAI对于说唱音乐。
综合一下,周杰伦的说唱其实和嘻哈还是有本质差别的。曾毅和GAI这两个唯一成功走入大众心里的说唱歌手,在唱功上的共同点和差别如下:
共同点:曾毅和GAI都是具有完整的音高、音准、音域、调式、腔体、音色等非常扎实的声乐能力歌手。单单是声乐唱功曾毅和GAI都是华语音乐T2(强)的级别,而在和音逻辑上,曾毅和GAI又都是T1级别的歌手。这意味着:曾毅和GAI不同于其他人因为不会唱功而去唱说唱的歌手。他们对于调式、对于音准、对于和音、和弦的色彩理解,是扎扎实实的专业人员。
这一点,让曾毅和GAI具有非常完美的生命力,他们不是VAVA、艾福杰尼、乃至于潘玮柏这种唱功比较拉胯,甚至开不了口,只能说唱的歌手。我们要知道,说唱音乐一定是小众音乐,没有旋律没有唱功说唱就不具备主流属性,在欧美是这样,在华语这是这样。所以本质上,曾毅和GAI给所有的说唱歌手打了一个板:靠装、靠所谓的简单律动切分成为一个职业歌手的日子已经过去了。说唱歌手也需要声乐唱功。
曾毅是将说唱做减法,然后走大众化开辟市场,开拓了华语说唱的底层大众基本面,让所有人开始慢慢接受说唱的本土化。不管是《自由飞翔》还是《月亮之上》我们会发现,即使今天去看,依旧会觉得曾毅的说唱,完美的融合了当时的时代审美和华语地气。不过时,只是有点简单。但这就是当年市场需要的说唱歌手。GAI是将说唱做加法,在曾毅之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功将说唱做加法,融合了方言实现了嘻哈音乐的本土化,具有非常炸裂的情绪表演。这里内容就变了,可能大部分人认为说唱的配菜,而旋律才是主餐,实则恰恰相反。说唱在GAI这里才是核心。律动、切分、鼓点、歌词的个人态度都完美表达了嘻哈音乐的本质:个性化的歌词+完美律动的类型音乐。总结一下就是:
曾毅的说唱唱功更偏向于咬字、气息、调式、情绪,着力点是歌词的大众化和下沉市场的文化认同。这是20年前开拓说唱市场时的时代要求和痕迹。GAI的说唱唱功更偏向于律动、切分、编曲、情绪,着力点是个人的小众化态度通过律动和编曲的音乐形式完成一个情绪的感染力。这是当下说唱歌手的定义。所以,如果我们按照2025年的视角去看待GAI和曾毅,会发现GAI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说唱歌手。因为说唱音乐、嘻哈音乐的定义就是:个人化+编曲律动的界定形式。而曾毅从当下的视角去看,更像是一种小心翼翼将说唱音乐作为一个绿叶的方式去衬托玲花的蒙古长调式演唱。本质上两个人的唱功是很难有好坏之分,是不同时代背景之下的华语合理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