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歌剧话剧

追梦人陨落,但他的歌永远在路上

发布时间:2025-06-18 00:31:58  浏览量:13

2025年6月14日,当成都的晨光穿透薄雾时,华语乐坛的一颗巨星悄然陨落。82岁的陈彼得走了,走得安详,却留给这个世界无尽的唏嘘与怀念。这位用音乐丈量两岸、用旋律叩问岁月的老人,终究还是循着星河远去,只留下那些刻进血脉的音符,在人间久久回荡。

【他是台湾乐坛的“摇滚教父”,也是大陆观众的老朋友】

1971年,当陈彼得以《玫瑰安娜》横空出世时,台湾乐坛还沉浸在甜美情歌的温柔乡里。这个留着长发、抱着电吉他的年轻人,愣是把摇滚、R&B这些“西洋玩意儿”塞进了邓丽君式的情歌时代。有人说他疯了,可当《阿里巴巴》《迟到》的旋律席卷街头巷尾时,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陈彼得,就是那个改写游戏规则的人。

但真正让大陆观众记住他的,却是2023年河南卫视《七夕奇妙游》的舞台。80岁的老人站在聚光灯下,一开口就是《追梦人》的沧桑与深情。有网友留言:“听他唱歌像翻一本旧相册,每页都是我们的青春。”更让人动容的是,就在两个月前,他还在微博分享新歌《客至》的视频,配文只有四个字:“老友,来了。”

【从“台湾教父”到“归乡游子”,他用音乐缝合两岸】

陈彼得的人生,本身就是一部跌宕的史诗。3岁随军赴台,在眷村的竹篱笆下听着四川方言长大;70年代用音乐撬动两岸潮流,却在事业巅峰选择“登陆”;80年代末,当别人忙着走穴赚钱时,他却在给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谱曲。2019年,他在央视快闪活动中唱响《我和我的祖国》,哽咽着说:“70年了,终于能站在故乡的土地上歌唱。”

这种割舍不断的乡愁,也渗透在他的作品里。《一条路》的词曲里,有他半生颠沛的脚印;《天府之水天上来》的旋律中,飘着成都的茶香与火锅的烟火气。就连最后一张专辑《8零后》,封面都是他站在成都老茶馆前的背影——左手烟斗,右手吉他,背后是斑驳的砖墙,面前是滚烫的人生。

【他走了,但音乐永远年轻】

讣告里那句“曲未终,人不散”,让多少歌迷泪目。有人翻出他2018年参加《中国好声音》的视频:75岁的老人抱着吉他自弹自唱,导师们集体起立鼓掌,却没有一人敢按下转身键——不是因为不够好,而是因为“不敢评价传奇”。

如今,当《一剪梅》的旋律再次响起,当《无言的结局》在KTV里被反复点唱,我们终于读懂陈彼得的意义:他不是高高在上的“教父”,而是用音乐给时代刻碑的人。就像他生前常说的:“歌会老去,但唱歌的人永远年轻。”

【结语】

陈彼得走后,有网友翻出他2021年的采访。记者问:“您最想对年轻人说什么?”老人笑着指了指胸口:“这里,要装得下整个世界。”

是啊,他的世界里装过台湾的摇滚、成都的茶香、两岸的乡愁,最终都化作音符,飘向了更远的地方。追梦人不会陨落,因为只要有人还在哼唱《追梦人》,他就永远在路上。

标签: 追梦人 摇滚 两岸 河南卫视 竹篱笆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