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全国二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咏省壁①画鹤
宋之问
粉壁图仙鹤,昂藏②真气多。
鶱(xiān)飞竟不去,当是恋恩波④。
注释:
1. 省壁: 中央官署的墙壁。
2. 昂藏: 气宇轩昂、气度不凡的样子。
3. 鶱飞: 高举翅膀,作势飞腾(形容壁画鹤姿态生动,呼之欲出)。
4. 恩波: 帝王的恩泽。
翻译:
在官署素白的墙壁上,描绘着一只仙鹤的图画。
它气宇轩昂,充满了超逸脱俗的精神气质。
(它作势要)飞腾而起,却终究没有离去,
想必是眷恋着皇上的恩泽吧!
思想感情赏析:
表层咏鹤,实则喻人: 表面上是咏叹省署墙壁上画的那只姿态不凡的仙鹤。画鹤的生动(“鶱飞”)使它似乎具备了生命和意志。
颂扬皇恩,政治表态: 诗中关键点落在后两句的解读上。诗人赋予仙鹤以人性化的思考,将鹤的“不去”解释为“恋恩波”——即感念、不舍帝王的恩泽。这显然是诗人自身的投射。宋之问当时身处朝堂,官至考功员外郎、修文馆学士,深受武则天和中宗的信任。此诗通过对壁上画鹤“恋主”心态的想象,巧妙而直白地表达了对皇恩浩荡的感激、颂扬与忠诚,也暗示了自己愿意留驻京城(如画鹤不去),继续为朝廷效力的心意。
情感基调:赞颂、满足、感恩、效忠。诗歌透露出诗人处于人生得意、仕途顺遂状态下的心情,以及对皇权依附的自觉意识。
咏主人壁上画鹤寄乔主簿崔著作
陈子昂
古壁仙人画,丹青尚有文。
独舞纷如雪,孤飞暧似云。
自矜彩色重,宁忆故池群。
江海联翩翼,长鸣谁复闻?
翻译:
这是古人画在墙壁上的仙人鹤图,丹青颜料的光彩依然留存。
(它)独自起舞,舞姿翩翩如同纷扬的雪花;孤身飞翔,姿态隐约宛若漂浮的云霞。
(想必这鹤)自恃色彩绚丽华美,哪里还会忆念昔日池塘边相伴的鹤群?
(想起当年)在那广阔的江海之上,你们(指鹤群或友人)比翼联翩翱翔,(如今它)纵然发出悠长的鸣叫,又有谁还能听到呢?
思想感情赏析:
托物寄情,怀念故友:此诗虽题咏他人壁上的画鹤,但核心目的却是“寄乔主簿崔著作”(乔侃、崔泰之两位友人)。画鹤的美丽孤高成了诗人情感投射的载体。
描绘鹤之美,反衬其孤独:诗人极力渲染画鹤的姿彩与舞姿之美(“丹青尚有文”、“纷如雪”、“暧似云”),但更突出的,是在美丽外表下内在的“孤”字(“独舞”、“孤飞”)。它虽美,却脱离了群体。
借鹤喻己,深刻自省与感伤:“自矜彩色重,宁忆故池群”两句是诗眼。诗人由画鹤“自矜彩色”而不思故群的姿态,联想到自己(以及可能也包括友人乔、崔)。这里充满深刻的自省:是否因为追求功名、才华自恃(“彩色”),反而疏远了曾经志同道合的伙伴(“故池群”),在京城(或人生的仕途上)倍感孤独?这种反思带着悔悟的意味。
浓郁的孤独与惆怅:“江海联翩翼,长鸣谁复闻?”是全诗情感的最强音。诗人追忆与乔、崔等人往日如鹤群在江海间自由翱翔、意气风发的情谊。如今大家天各一方(或虽在同处而境遇、心境已变),自己如画中孤鹤,即使高洁长鸣(即发出内心的感慨或呼唤),也无人理解或回应(“谁复闻”)。这表达了身处异乡(或宦海沉浮中)的深深孤独、对真挚友情的无比思念与无法相见的惆怅落寞。
情感基调: 赞美(鹤之形)转为深刻的反思、强烈的孤寂、深切的怀友之情,以及“知音难觅”、“壮志难伸”的无奈悲鸣。整首诗意境空灵却情感沉郁。
两诗对比总结
宋诗《咏省壁画鹤》:
焦点:颂扬皇权、感念恩宠、表达忠诚与仕途满足感。
情感基调:积极、感恩、颂扬,政治意味浓。
鹤的象征意义:感念君恩、不愿离去的忠臣形象。
诗人状态:在朝得宠。
陈诗《咏主人壁上画鹤寄乔主簿崔著作》:
焦点:借鹤抒怀,抒发孤高傲世者的孤独、对故友深切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羁旅、知音难觅的悲感。
情感基调:深沉、孤独、惆怅、感伤,充满怀友之情和自省意识。
鹤的象征意义:才华横溢却孤高自许的失群者/漂泊者的象征。
诗人状态:宦途坎坷,与故友离散,内心苦闷。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陈这两首诗的题材相同,都是以墙壁上的画鹤作为吟咏对象。
B.在两首诗歌的后半部分,两位诗人都发挥主观想象,以表达情感。 C.宋之问诗的第二句从外在形态与内在气质两方面展现仙鹤的形象。
D.陈子昂诗用“古壁”一词强调墙壁的古旧,以衬托画鹤色彩鲜艳。
【答案】D
【解析】“古壁”一词主要是用于营造出一种古朴、带有历史沧桑感的氛围,重点在于赋予诗歌整体一种悠远的意境,而并非是为了衬托画鹤的色彩鲜艳。
16.两首诗各自展现出了什么样的思想境界?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宋诗:借画鹤展现出对朝廷恩泽感恩、眷恋,渴望依附朝廷、追求仕途顺遂的思想境界。陈诗:呈现出超脱世俗、保持本真、心怀高远,批判追名逐利现象的思想境界。这两首同题(均咏壁画鹤)的诗作,由于其作者不同的人生际遇和创作目的(宋为宫廷应制或表忠之作,陈为赠友寄怀之作),展现了截然不同的思想内涵与情感世界,是唐诗中“同题异旨”的精彩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