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留山
#文章首发挑战赛#
“中专学历的外卖小哥击败北大研究生才子拿下诗词大会冠军”,五年前的这一新闻标题在短时间内就引爆了互联网。
中专学历+外卖小哥,这样的组合词在一起似乎很难与诗词冠军搭配在一起。一时间,人们对这位名叫雷海为的外卖小哥产生了极大的好奇,伴随着好奇而来的是大量的关注以及各种高薪工作邀约的涌来。
关注之下必有争议,雷海为一时之间便处于舆论中心。有人说,有这样文学修养的人不应该只做外卖小哥,他的命运一定会因为这一次比赛而改变;
但也有很多人并不看好雷海为的发展,认为他只会背些诗词,学历会成为其不断发展的阻碍;更是有好事者揣测,雷海为会沉溺于短暂的虚荣,最后泯然众人矣。
如今五年过去了,曾经的诗词大会冠军雷海为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他又是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呢?
雷海为出生在1981年湖南省的一个小乡村,他与自然相伴,在农村的哺育中茁壮成长。
在那个年代,农村的孩子相较于城市的孩子并没有那么多受教育的机会,家长也根本认识不到教育的重要性,摆在他们面前的更多的是生存的问题。所以很多农村的小孩可能根本上不了多少学,小小年纪就会在家务农或外出打工。
雷海为却有幸早早的感受到了诗词的魅力,并因此与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年幼的雷海为第一次感受到诗词的魅力则是得益于他的父亲,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他的父亲是村里的一名小学老师。
相比较村里的其他人,他的目光相对长远,想要走出农村,必须要学习,必须要读书。与当时村里其他人还比较朴实的取名方式相比,他给儿子起名雷海为,带着几分文雅又不失力度。不难看出,他对这个儿子的未来寄托着满满的期望。
因为老师的身份,他总是能够接触到诗歌,慢慢的就爱上了诗歌,从诗歌中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尝到“甜头”的他,他用自己的方式将雷海为带入文学的世界。
年幼的雷海为刚刚识字时,父亲便开始教他读诗。短短的字句间合辙押韵的节奏感,小小的雷海为摇摆着脑袋跟着父亲一句一念,有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热爱正在悄悄传递的过程中。
父亲原本只是想对雷海为进行启蒙,却没想到雷海为却展现出了对诗词的别样的热爱。原本需要父亲带着一起读诗,后来进入小学后雷海为已经可以自己品读复杂的诗词了。父亲看到他对诗词的喜欢惊喜之外也非常欣慰,他认为学习总是没错的,更期待雷海为能够凭借读书走出农村。
与父亲一样,雷海为也沉醉在诗词勾勒的广阔世界里。年幼的他还没有出过什么远门,但是在诗词中走遍了中国的各个城市以及名山大川。
一首又一首或磅礴或婉转的诗词在雷海为心中留下了一个小小的种子,他要亲自去看看那些山和那些水。在品读诗韵中,雷海为慢慢的长大了,而他所面对的现实却不如他想象般美好顺利。
雷海为面临的第一个巨大人生挫败就是中考失败,但这个结果似乎也不出人意料。虽然因为对诗歌的热爱,雷海为的语文水平相当不错,属于班里的佼佼者。但是这种正向的影响并没有传递到其他科目,导致雷海为存在偏科的问题。在命运的岔路口,雷海为面临着向左向右的选择。
尽管无奈,但雷海为还是在父母的建议和支持下进入一所中专学校,想要学习一门可以养活自己的技术,关于诗词的梦想似乎就应该止步于此了。摆在雷海为面前的是更加重要的将来如何才能养活好自己的问题。
但是雷海为与诗词的联系并没有完全切断,结束一天的学习后,雷海为还是喜欢读上几首小诗。如果偶尔翻到几首之前从未见过的诗,雷海为也会立刻的摘抄在自己的本子上,如获至宝。
与周围还处在懵懂时期的同学相比,雷海为有着不同的沉稳性格,此刻他对诗词的理解已经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而真正让他体会到诗词抚慰人心的时刻,还是在他真正的踏入社会之后。
中专的学习时间转瞬即逝,雷海为在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为了生存在挣扎了。尽管踏入社会之前雷海为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也敢于吃苦,更想通过自己的吃苦来换取一个美好的生活、幸福的未来。但是现实残酷还是让这个七尺男儿咬紧了牙关。
中专毕业后,“漂泊”成为雷海为的生活中的关键词。不仅仅是无法应聘到稳定合适的工作,在工作之间“漂泊”,更是是不同的城市之间为了生计而“漂泊”。雷海为身上的那些不同于其他农村孩子的特质,在生活的磨砺之下好像也慢慢消失了,因为诗词而闪闪发光的眼睛带上了些许茫然和失落。
这段时间,雷海为经历了许多人生中最窘迫的时刻。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雷海为来到了上海找工作。大城市并没有想象的那样遍地黄金,最难熬的时候,雷海为甚至在楼梯口睡了好多天。各种复杂的情绪冲击着这个年龄并不大的青年,反而让他开始还怀念那段于诗词相伴的时光。
最终雷海为也没有在上海继续工作,而是处于各种机缘来到了杭州。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雷海为曾经背过的诗中对杭州有着细腻的描写,那种感觉冥冥中吸引着雷海为。可能是又要回到诗词的怀抱,又或是终于有了深刻的人生感悟,雷海为在这个时间段开始写诗了。
到杭州后,雷海为成为了一名穿梭在城市中外卖小哥。在这里,雷海为终于找到了生活的平衡,也久违的找到了心灵的平静。
工作结束后,他便将时间全部交给诗歌。别人在看电视、刷手机的时候,雷海为在背诗。合租的同事调侃他背这么多事有啥用,他也就是憨厚一笑。只能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背诵诗词对于雷海为来说就是娱乐放松,有时间的时候雷海为就会一头扎在书店。没有足够的钱买诗集,就自己当场背下回头在誊抄在笔记本上。
对于背诵诗词,雷海为是越背越起劲、越背越得趣。随着时间的推移,雷海为的诗词积累量已经是非常可观了,不仅大家熟知的诗词是信手拈来,更有许多偏门深奥的诗词也是如数家珍。
雷海为的生活在诗歌的陪伴下平淡悠长,但命运却悄悄的给雷海为送出了一份礼物。几年前,一个名为“中国诗词大会”的央视综艺节目引发了全国的“诗词热”。
节目围绕着中国诗词展开,极大的展现了中国诗词的深厚底蕴以及庞杂体系。尤其是当选手们根据评委给出的某一关键词,而不断地说出包含着这一词语的诗词时,真的让人忍不住想要拍手称快!
因为节目的影响力巨大,雷海为也看到了节目的片段。他的第一反应是非常惊喜,居然有这样的一个节目专门是展现中国诗词的。
看着站在台上的选手,围绕着诗词展开的切磋,展现了诗词之美。本就热爱诗词的雷海为无法克制的产生了想要参加的想法,这机会实在难得,雷海为还是迈出了第一步报名参加了新一季的“中国诗词大会”。
在经历了一次失败落选后,雷海为调整状态重新来过通过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的海选,随后他还算顺利的走到了前一百名,可以参加百人团的录制。
但命运可能是不想轻易将这份礼物送出,尽管从百人团中走了出来,雷海为还是因为赛制规定被淘汰了。被淘汰时雷海为并没有太多情绪的波动,对他来说这本来就是一次自己与诗词、与诗词爱好者的聚会,比赛只是一种形式。能走到这里已经是非常好了,没想到没过多久事件又发生了转变。
根据赛制,雷海为在随后的比赛中又获得了登场的机会。面对比赛他宠辱不惊,谁也没想到他竟然一步一步走到了决赛!此刻,一种极具噱头的场面出现了。站在决赛台另一侧的是北大硕士彭敏。两个人的身份从现实角度来看实际是具有较大的差距的,一时间这场比赛吸引了大量的网友围观。
相比较彭敏的紧张,雷海为显得很是平静。但对方连续抢答出现失误的情况下,雷海为反而抓住了机会,在回答对了最后一个抢答题后。雷海为以5:1 的成绩成为了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对此,雷海为用一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作为最后的收尾。
遵从本心,初心不改
比赛结束后,雷海为的生活一改往前的平静,变得热闹非凡。他的父母一直在默默鼓励他,一直在看儿子的比赛,看到儿子最终夺冠,也是十分激动。雷海为一下子成为了中心人物,同事朋友也跟着喜气洋洋。
高光时刻过后,诱惑便随着而来。有一些不明目的的企业开始向雷海为递出橄榄枝,有的甚至许诺了百万年薪。要知道在参赛时,年近四十岁的雷海为还在和其他的同事一起合租在一个房子里。
在一片赞赏声中也传出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认为雷海为会有穷人乍富心态,可能会放下自己的风骨,变得世俗。更有些心思不正的人,恶意的揣测着雷海为的选择,期待看到一场冠军跌下神坛的闹剧。
但五年过去,这样的担心实在是多余了。雷海为并没有被高薪吸引,也没有借着冠军的名头出名捞钱,而是回归到了自己往常的生活。
他还是过去的雷海为,还是过去热爱诗词的雷海为。相比较盲目关注与吹捧,雷海为更享受诗词的陪伴,从未停下诗词的学习与积累。在工作之余,他会尽自己所能参与推广诗词、推广文学的活动,他的想法还是那样简单:诗词可以抚慰人心,我想让更多的人爱上诗词,传承诗词。
要说有什么不同的,就是他有了新的想法和目标,那些通过诗词领略过的祖国河山,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亲眼看看,他也想像曾经的诗人一样写下一些属于自己的诗句。那些岁月带来的磨砺给他的灵魂留下的深刻的痕迹,正是这些痕迹让他始终忘不了自己的来路。
这世界上大部分人都喜欢金钱,喜欢大别墅和豪车,但我们也要允许,这世界上有人喜欢风、喜欢河、喜欢山。
人们总是会羡慕突然收获成就的人,但却从不去关注这份荣誉和成就背后积累的付出与热爱。看似偶然的发生,蕴藏着必然的结果。有一句诗歌这样写道:生活是一方沃土,你播下什么,你就收获什么。
雷海为几十年如一日的与诗歌相伴,诗歌于他而言有着不同的意义。是体会生活的方式,也是抒发失意的途径,更是他自我的表达。而诗歌也陶冶他的心性,让他不追求表面的富华,而更加追求内心的丰盈,所以他想要追求名山大川,而不是物质。
对于我们而言,或许做不到对诗歌如此热爱,也做不到雷海为如此淡泊名利。但是我们可以被这份热情所感染,更多的着眼在自己生命中那些让自己真正欣喜的事物和瞬间。
可能是一瞬阳光,可能是一片落叶,也可能是一项小小爱好。人生的意义更多的在于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而不是迎合这个社会希望我们成为的样子。就像雷海为有诗歌相伴一样,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心中的“诗歌”。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