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从不焦虑,即使在人生的最低谷,身处困顿的时候,总是能够化腐朽为神奇,每每都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为其指明方向,而在伟人的诗歌中,就能够充分地表现这种从不焦虑的感觉,尤其是这首诗歌,虽然处于人生的低谷,但是,依然豪迈,写出了振奋人心的诗歌,催人奋进,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今天所提到的这首诗歌,就是《清平乐.会昌》,你会背诵这首诗歌吗?相信很多朋友都非常熟悉,尤其是对于五六十年代的朋友来说,更是如此。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每每读来,都让人充满了力量和干劲,什么焦虑?什么愁容,都顿时跑到了九霄云外了。
读毛主席诗歌,总是给人一种无穷的力量,也给人指明方向,而这首诗歌是在1934年创作的,而这一时期,伟人被排挤出了领导集团,被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还一度遭到党内处分,同时,身体还抱恙,在会昌养病。
而在这种情况下,伟人却有一种很释怀的从容淡定,发出了“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的感慨。
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就是一种最大的困惑,而在伟人的认识中,就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厚积薄发,面对革命的严峻形势,毛泽东心情郁闷,但是,仍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创作了这首诗歌,不仅排解心中的忧虑,而且还激励革命精神。
今天再读这首诗歌,依然让人心情激荡,让人心生敬畏,从中,我们也感受到了一股强大的力量,难怪也有朋友说,伟人的诗歌,就是革命的战歌,就是奋进的号角。
而从书法的角度来看这首诗歌,这里的字迹,更是笔笔老辣,字字从容,给人一种很轻松之感,还给人一种上进的信心。
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通篇上,有一种绵延千里的感觉,气势如虹,乍看,字字连接,实则是一种字字断开的状态,这种高妙的笔意,让人眼前一亮,同时,我们也能够看到,这里的字迹,在个性表达上,更加突出。
比较突出的一个个性特点就是,失去了我们所认为的这种统一性,时而是一种右上抗肩,时而是一种左上扛肩,这种变化,在之前,很多书法作品中是非常难得一见的,一般情况下,都是一种单一的左上或者是右上倾斜状态。
而在通篇布局上,你会看到,这里是一种字字紧密的状态,而列距却十分舒朗,这样的处理方式, 更加突出了一种对比,产生了一种视觉差,更加突出了一种跌宕起伏的状态感。
不仅如此,会看到,有些字迹,字形上是非常小的,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一种大量的留白,这种留白,相信,也会有一种空间感,是不是对你也产生了一种触动。
读伟人的这首手稿,不仅为革命指明了方向,而且你会看到,这首诗歌,更是一种催人奋进的兴奋剂,让人奋发有为,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伟人思想的那种博大感。
每每读伟人的诗歌,总是给人一种无穷的力量,同时,也从诗歌内容中,找寻到一种思想支柱,对此,你又有怎样的看法呢?也希望你能够分享更多伟人的诗歌手稿,从中受益。
以伟人诗歌为突破,更加突出手稿字迹的珍贵性和稀缺性,从中获取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