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歌剧话剧

【弘扬大别山精神 支点建设麻城在行动】麻城:从“抢救”到“传唱”,歌谣重焕新生,旋律激荡城乡

发布时间:2025-06-19 11:09:28  浏览量:21

巍巍大别山,红旗永飘扬。党领导人民军队和大别山人民,在血与火的抗争中,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传奇,实现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并凝结出宝贵的大别山精神。这份精神,是历史的丰碑,更是奋进的号角。麻城,作为大别山革命老区的红色热土,始终传承着红色基因,激荡着奋斗豪情。为弘扬大别山精神,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凝聚更广泛的发展力量,即日起,麻城市融媒体中心推出【弘扬大别山精神 支点建设麻城在行动】专栏,让大别山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黄冈日报》6月18日3版

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

一部部文化小剧的沉浸演绎、一首首革命歌谣的深情传唱、一个个时尚文创的匠心设计……在黄冈,红色故事不再仅仅是书本上的文字与展柜里的旧物,一系列创新表达正让大别山深处的峥嵘岁月与不朽精神,焕发出可感可知、可亲可近的时代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

“苏区好呀好风光,青山绿水好田庄……永远跟着共产党。”6月15日,麻城乘马会馆讲解员袁晓英一曲原生态的《苏区好风光》,引得游客掌声雷动。将唱红歌融入讲解,已成为麻城红色旅游的特色名片。

曾几何时,在红安、麻城等地传唱的3000多首红色革命歌谣,随着老人们的离去而濒临失传。一场抢救与传承的行动在大别山展开。麻城市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敏带领团队,历经数年艰辛,走访老区、搜集史料,整理出大别山革命歌谣3000余首(其中麻城240首,含曲谱60首)。2015年4月,李敏与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陈建宪合作编辑的《麻城革命歌谣》由华中师大出版社出版。这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歌谣集,收录了革命歌谣、传唱者叙述、采风手记和研究阐释,并配有视频歌碟。

抢救保护的故事在进行,传承的故事也在延续。

梅基癸祖孙三代将红歌融入血脉、传于岗位。 通讯员 陈珏 余捷 摄

1957年,麻城文化馆梅基癸与同事一起走访了乘马岗、顺河、龟山等地,搜集了大量将要失传的民歌民谣(其中包括许多红色革命歌谣),最终编纂成《麻城民歌选》。在梅基癸的影响下,女儿梅仙桃、外孙女袁晓英二人在乘马会馆讲解员工作岗位上,将唱红色革命歌谣变成讲解特色,成为红色革命歌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梅基癸祖孙三代将红歌融入血脉、传于岗位。

而成立于2005年的麻城“小小红色讲解员”队伍,则成为传承的“新生军”。20年来,队伍不断壮大,从单一讲解发展到融入吟唱革命歌曲、编排情景剧等多种形式,年开展活动超1200场次,童声让革命历史鲜活可感。

小小讲解员唱红歌 通讯员 陈珏 余捷 摄

如今,麻城通过老年大学、社会合唱团演出、机关单位汇演等平台,传唱革命歌谣,规模与反响日益热烈。红色旋律,正成为回荡在麻城城乡的动人“BGM”,让信仰的力量在歌声中代代相传。

标签: 旋律 歌谣 麻城 支点 梅基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