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听人说6月美国国债要崩盘,结果现在反而没人说了。这事儿背后其实藏着一个挺骚的操作,跟咱们平时用的那些数字货币有关。
听说特朗普让谷歌搞了个稳定币,就是那种跟美元挂钩的虚拟货币。谷歌先发了100亿稳定币,从用户手里收到真金白银后,拿去买了美国国债。这时候就开始炒作,说这稳定币卖得好,接着疯狂发行更多,最后把几万亿的国债转给了谷歌。
关键是后面怎么处理这些债。到还钱的时候,债权人有两个选项:要么拿稳定币顶账,可以随便花还不要手续费;要么用稳定币买新发的国债,就这么循环下去。要是有人非要现金,就得排队等,谷歌会慢慢把稳定币换成美元再给。
这个操作听着有点像变魔术,用新钱还旧债,好像永远还不完似的。但中间有个大问题,就是谷歌发那么多稳定币,万一大家突然不认了怎么办?现在这玩意儿能不能真的流通起来还是个未知数。
最离谱的是,如果大部分人都接受了稳定币,美国政府就等于多印钞票但不用担责任。国债数字变少了,但实际债务没少,只是换了种存在形式。感觉像是把信用卡欠款又转到另一张卡上,表面看着没问题,实际上风险还是在那。
现在全球的钱都跟美元挂钩,要是这种玩法推广开,以后借钱还钱都可能变成一场数字游戏。普通老百姓手里的钱会不会突然变成系统里的数字,谁也说不准。
科技公司突然成了帮美国政府管钱的,这角色转换也太突然。谷歌要是哪天系统出故障,或者稳定币价格暴跌,那些持有国债的人不就亏大了?
其实最头疼的可能是那些非要现金的债权人,排着队等着兑换,万一中间出岔子只能干瞪眼。现在大部分人都开始尝试用稳定币,可能也是被逼无奈,毕竟等着排队实在太慢。
这个操作说白了就是把复杂的债务问题数字化,用新技术把窟窿暂时堵住。但债务总量没减少,风险反而转移到了数字系统里。要是哪天系统崩溃或者信任崩塌,可能比原来的问题更大。
现在外界都在盯着这稳定币到底能不能流通起来。如果大家都不愿意用,政府这套方案就彻底玩完了。但现在好像还没出什么大问题,所以舆论也没啥声音了。
总之就是美国政府找到了个新法子续命,暂时躲过了债务违约的危机。但具体能撑多久,只能看这个稳定币能不能站住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