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日益表现出军事介入伊以冲突的倾向之际,德国也不甘寂寞地为中东的混乱局势再添波澜。
当地时间6月17日,在参加G7峰会期间,德国总理默茨作出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表态。他公然宣称以色列袭击伊朗是在为包括德国在内的所有西方国家做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也就是所谓的“干脏活”。并且,默茨还认为如果伊朗现政权垮台将会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这无疑是对伊朗的一种严重挑衅。
默茨的言论并未就此停止。他还提到,自己对以色列军队及其领导层有勇气开展这样针对伊朗的行动怀着极大的敬意。然而,他指出以色列缺乏能够彻底摧毁伊朗核计划的武器。而在谈到这里的时候,他特意点明美国拥有这样的武器。一系列的言论表明,默茨不仅仅是公开站在了以色列的一边,更是在有意地怂恿美国介入伊以冲突。
德国这样做的理由其实不难剖析。在美西方国家的阵营里,长期以来在阻止伊朗拥有核武器这一问题上有着高度的一致意见。所以,默茨公开地大力支持以色列,既符合德国自身的利益需求,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助力德国巩固其在欧洲国家中的影响力。看来德国试图通过在国际事务中的这种表态,在西方阵营中展现出一种积极的姿态,以增强自身在欧洲事务以及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然而,就在美国、德国等国家纷纷站在以色列这一阵营的时候,俄罗斯却有着不同的态度。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当地时间6月19日公开表示,伊朗并没有向俄方寻求军事援助。他还着重强调,在之前俄罗斯与伊朗签订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当中,并不包含国防方面的内容。
其实在此之前,就有俄罗斯议员明确地表示,伊朗方面不要寄希望于俄罗斯会军事介入中东的局势。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它选择“隔岸观火”是有着多方面原因的:
首先,俄罗斯目前深陷俄乌战争之中,根本无暇顾及其他事务。
俄乌战争已经消耗了俄罗斯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这场战争中,俄罗斯面临着诸多的挑战。美国等西方国家虽然在G7峰会上放弃了发表关于乌克兰冲突的联合声明,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减少了对乌克兰的支持。相反,他们仍然在为乌克兰提供大量的军事援助。
加拿大的情况就很典型,其除了要额外向乌克兰提供20亿加元的军事援助之外,还要以贷款的形式再提供23亿加元。这种大规模的军事援助对于乌克兰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其在战场上的实力,也使得俄罗斯在俄乌战场上的压力进一步增大。
同时,日本首相石破茂也表现出了继续为乌克兰提供援助的意向。在这样的情况下,俄罗斯自身的军事资源和精力都集中在俄乌战场上,自然不希望再卷入另一场冲突,中东地区的复杂局势对于此时的俄罗斯来说实在是难以兼顾。
其次,普京或许也不想让美俄关系正常化的努力付诸东流。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美俄关系一直是一个极为关键的因素。众所周知,相对泽连斯基而言,特朗普更欣赏普京,他们两人之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互相欣赏的关系。特朗普为了能够尽快结束俄乌战争,在俄乌问题上明显地偏向于俄方。这为美俄关系的正常化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
对于俄罗斯来说,如果能够成功地缓和与美国的关系,那么将会带来非常多的好处。一方面,可以避免美国的经济制裁,美国的经济制裁对于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阻碍作用,一旦摆脱这种制裁,俄罗斯的经济将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俄罗斯还能够借机扩大自己在俄乌战场上的优势。所以在这个时候,避免加剧与美国之间的矛盾,更符合俄罗斯的核心利益。
当然,伊朗毕竟是俄罗斯的全面战略伙伴国,所以对于伊朗目前的处境,俄罗斯也不可能完全置之不理。除了之前提出要参与斡旋伊以冲突之外,在6月18日,俄罗斯副外长里亚布科夫直接点名美国,警告美国不要对伊朗发动打击。
因为一旦美国对伊朗发动打击,这将从根本上破坏中东地区的稳定。中东地区的稳定对于全球的政治和经济格局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中东地区陷入更加混乱的局面,将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如石油价格的波动、恐怖主义活动的加剧等。
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俄方的警告,特朗普很可能不会放在心上。按照美方消息人士的说法,目前部分美国联邦机构的高层领导已经开始为袭击伊朗做准备了,而且不排除美方会在本周末实施相关行动的可能性。
美国在中东地区一直有着自己的战略利益考量。伊朗的地缘政治位置以及其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使得美国一直将伊朗视为一个潜在的威胁。美国长期以来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来遏制伊朗的发展,从经济制裁到政治打压,而军事介入也是其可能采取的手段之一。
德国的拱火和美国的潜在军事介入等因素叠加在一起,正在推动中东局势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中东地区本身就充满了各种复杂的矛盾,宗教、民族、地缘政治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涉及到领土争端、宗教信仰差异、地区影响力等多个方面。以色列在中东地区一直是美国的重要盟友,而伊朗则试图在中东地区发挥更大的影响力。这种矛盾在外部势力的介入下,变得更加复杂和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