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其实,步入七十,不是终点,而是另一段风景的开始。这一程风尘仆仆,看过了春花秋月,历经过世态炎凉,剩下的日子,更应该为自己而活。与其在尘埃里找寻旧足迹,不如大步向前,把余生过成自己最喜欢的模样。
那么,人上了年纪,究竟要怎样才能活得自在幸福?有个词,道尽了答案——断舍离。
断什么?断掉那些不必要的关系。年轻时,我们总想着多交朋友,走亲访友,似乎只有这样生活才充实。可到了一定年纪才明白,有些关系就像冬天里穿上的厚衣服,曾经温暖过你,如今却勒得你喘不过气,还碍手碍脚。
比如,那些逢年过节才联系的“熟脸”,只是客套寒暄,彼此早已没了真正的感情。再比如,年少时的同窗,儿时的玩伴,明明早就渐行渐远,却还非要找话题拉扯,最后不过是尬聊一场。
作家毕淑敏说:“人生就是减法,见一面少一面。”断了这些表面的热闹,才能让心灵更清净些。只留三两知己,偶尔相聚把盏谈笑,其实已足矣。
舍是什么?舍弃没有价值的东西。很多老年朋友都有这个习惯:旧衣服、旧棉被、旧家电,舍不得扔,全塞满柜子和床底下,总想着“以后还能用”。
别忘了,这世上的东西再贵重,也比不上自己的心情舒畅。说得难听一点,自己百年归去,这些东西孩子们也未必会留。何苦自己活得憋屈,还给孩子添麻烦?
学学那句歌,“该放手时就放手”,果断丢掉那些没用的物什,家里空了,心也亮堂了。舍不得的背后,其实藏着放不下的回忆;敢于舍,是成长,更是智慧。
离什么?离开那些让你疲惫的人和事。有些人,出现在你的生命里,只是为了教会你一课,该离开的终究要走。岁数大了,更不要钻到无谓的争吵里去,那些老邻居的琐事、亲戚间的闲言碎语,听则扰心,不听也罢。
把时间留给自己,读喜欢的书种花养草,哪怕一个人静静地坐着发呆,都比参与那些勾心斗角来得安稳。其实,人这一辈子,最难得的是独处而不寂寞,淡然而自在。
网上有句话很流行:“人这一生,说到底,都是一个人的朝圣。”当我们懂得及时抽身,守好自己的小世界,不被别人的情绪绑架,才能真正安享晚年。
回过头看,那些纠结过的关系、放不下的东西、离不开的圈子,有多少真的值得珍惜?人到七十,断舍离,是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记住,不必对谁都笑,也不必事事都忍。可以矜持,可以率性,更可以优雅老去。如果有缘分,就留点空间彼此挂念;若无缘了,适当告别也是另一种温柔。
余生短暂,把目光收回来,聚焦在自己的喜怒哀乐上。去追逐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老伴牵手散步,或捧一本书,在午后阳光下小憩。岁月如歌,最美的风景,其实都在心里。
最后想说:余生很贵,请善待自己。不要期待所有人都理解你,也别试图取悦所有人。断舍离不是冷漠,而是学会在纷扰中善待自己。如此,晚年自然快乐幸福,人生也会静好如初。
朋友们,你有什么断舍离的小经验?欢迎在评论区一起分享,让更多人从你的故事里找到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