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歌剧话剧

杜甫千诗碑(32)董其昌草书《短歌行》诗碑刻

发布时间:2025-06-22 21:28:22  浏览量:15

成都杜甫草堂千诗碑刻工程以石刻形式呈现杜甫存世全部1455首诗歌,其草堂碑廊中第三十二方碑刻作品是明代董其昌草书杜甫《短歌行》诗碑。杜甫的诗与董其昌的书法在此碑刻上融为一体,成为“诗书合璧”的典范之作。

一、碑刻释文

释文: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豫章翻风白日动,长鲸吸浪沧溟开。且脱剑佩休徘徊,西得诸侯棹锦水。欲向何门趿珠履,仲宣楼头春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

款文:杜子美投朝赠王郎曾见怀素书于海上张文裕公家,谛观之,知为余伯几之笔,元时惟伯几学醉素,子昂否尔。落款:董其昌

二、背景与内涵

1、诗文:此诗创作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春,杜甫寓居夔州(今重庆奉节)期间,赠“王郎司直”。全诗情感跌宕起伏,既见豪情,又含深悲,体现了杜甫忧国忧民、关怀后进以及身世飘零的复杂心境。

2、书法:董其昌(1555-1636)是晚明最重要的书法家、画家、理论家之一,华亭派代表。其书法博采众长(尤得力于颜真卿、米芾、怀素),尤以行草书见长,风格“生秀淡雅”,追求“天真烂漫”的意境和禅意。书写此诗是既对前贤的尊崇,也是诗中复杂的情感引起了他的共鸣,使用草书的连绵飞动、节奏变化恰好能呼应诗歌的情感韵律。通篇线条流畅而富有弹性,提按顿挫变化丰富,节奏随诗意起伏。如“拔剑斫地”用笔沉雄有力,“豫章翻风”笔势开阔翻腾,“吾老矣”墨色枯淡,笔意萧索,力求用笔墨再现诗歌的情感节奏和气韵;章法疏密有致,字距、行距通常较为宽松,营造出空灵淡远的意境。

3、碑刻:董其昌的墨迹虽存世不少,但将其书写杜诗的草书精品刻石,为后世保存了一份极其珍贵的书法范本。线条的秀润中蕴含韧劲与力度,章法的空灵中透出苍茫与感慨,形成一种外柔内刚、寓悲慨于冲和的独特艺术效果。

总之,杜甫草堂千诗碑刻中的董其昌草书《短歌行赠王郎司直》,它既承载着杜甫在乱世中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身世悲慨,也凝聚着董其昌这位艺术巨匠对诗圣的敬仰及其以笔墨诠释经典的深厚功力。

标签: 短歌行 草书 碑刻 董其昌 诗碑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