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海拔较低,热区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培育了GT1、RRIM600、云研77-4系列等优质橡胶品系,使这里成为天然橡胶生长的绝佳之地。
胶工正在割胶
清晨4点,天还未亮,割胶工人权有芬就和丈夫戴着头灯,骑着三轮摩托,沿着蜿蜒的林间小道驶入胶园,开始了一天的割胶工作。
橡胶林
权有芬承包了100多亩橡胶地,每天要割400多棵橡胶树。到达胶林后,她利落地拿起割胶刀,沿着树干轻轻划开一条浅浅的割线。随着胶刀的移动,乳白色的胶液缓缓流出,滴入胶碗。权有芬的动作精准而熟练,每一刀都恰到好处,既保证了胶液的流出,又避免了对橡胶树的过度伤害。这既是她多年割胶经验的积累,也是河口农垦建投集团对割胶工人严格培训的结果。
收胶站工作人员对胶液进行称重
天色渐亮,胶工们陆续完成了割胶任务。上午8点,收胶的时刻到来。工人们把胶杯中的胶液倒入胶桶中,再将收集好胶液的胶桶运送到园区的集中收胶站。收胶车会准时到收胶站统一收集胶液,再运往加工厂。这种集中管理模式既方便胶工,也保证了原料品质。
权有芬夫妻在收胶站整理胶坨
在收胶站,权有芬将收集到的胶液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对胶液进行留样,并记录下产量。权有芬看着自己一天的劳动成果,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知道,这些胶液将经过一系列加工工序,最终将制成高质量的橡胶产品走向市场。
公司领导现场调研气刺微割技术
为了实现橡胶产业的高效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河口农垦建投集团创新性地实施了“六统一”管理模式,即种植统一规划,产品统一结算,技术措施统一实施,质量标准统一执行,病虫害统一防治,加工销售统一经营。这一模式覆盖了橡胶产业从种植规划到产品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确保橡胶生产全过程的可控性与高效性。数据显示,农垦建投集团旗下四个农场公司10.6万亩橡胶林,2024年实现干胶产量4181吨,销售收入6343万元。胶工们的辛勤付出,正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效益。
胶工展示气刺微割技术
此外,近年来,河口农垦建投集团积极探索气刺微割技术,并在旗下的蚂蝗堡农场有限责任公司大力推广。这种新技术利用乙烯延缓割口的堵塞,缩短割线长度,不仅提高了割胶效率,还减少了橡胶树的耗皮量,延长了橡胶树的使用寿命。截至目前,蚂蝗堡农场有限责任公司已成功推广气刺微割采胶技术覆盖面积达到553.31亩,2024年新增推广面积达到119.3亩。
橡胶生产
在这片生机勃勃的橡胶林里,权有芬和她的同事们是守护者,也是建设者。他们的辛勤付出,为橡胶产业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河口农垦建投集团将继续推进良种良法项目,严格执行保土、保水、保肥和护根等各项管理措施,实现天然橡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